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挖掘校本课程 提升教师素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10 13:20:58 人气:2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2011年春季,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被确定为“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试点学校”,其试点项目就是“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的一项,是对国家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早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正式启动的1999年,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就针对地方社区特点,开始寻找挖掘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本课程。“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十几年来,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同时,专业素养得到飞速的提高,他们实践着、收获着、成长着。
  一、在资源挖掘中,唤醒课程意识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社会的广泛性和生活的实际性,其首先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而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即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教师只有具备了课程意识,才能理性地、心中有数地、灵活地和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系统的课程资源挖掘开发。针对此,学校在确定校本课程之初,首先与教师一起评估需要,综合学校传统等各要素,从而挖掘出三大校本课程资源主题,其一是针对当时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全省没有统一的教材指导而挖掘的《早会教育》系列;其二是针对安溪地区特点——茶农特多,茶产业发达,茶经济为支柱经济,“茶是居家必备”而挖掘的《安溪的茶》;其三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类素养课程。学校教师经历“评估需要—考察特点—确定主题—深入挖掘”等一系列过程,很好地把自己融入课程,由原来的课程“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他们主动建构课程理念,思考课程问题,而“有了课程意识,课程的挖掘开发也就更为主动而顺畅了”。
  二、在纲要编撰中,驾驭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上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编撰《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方面,是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课程纲要一般包括: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建议;4.课程评价建议。编撰课程纲要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宏观把握及有机选择、组织。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可能一次性成型,必须经历不断的反复充实、修正、整合、提升,逐渐完善起来。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每每经过一轮教学之后,学校就对课程进行评价,而教师依据评价结果再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校本课程的优势所在,这同时也是教师驾驭课程资源的体现,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如自1999年以来,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每年组织早会教育优秀课例评选,每年组织修订,历经10年才基本完成早会教育的创编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教材《早会教育》,这就是教师的智慧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校本教材《早会教育》得到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教育厅原厅长、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亲自为《早会教育》作序,并组织省关工委出资在全省公开出版发行了《早会教育》上、中、下册。
  三、在有机整合中,参与课程管理
  实践表明,让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即让教师全程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活动,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及上层的方针、政策等等。针对目前许多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时课时不能保证,课程内容单一,特长教师缺欠等问题,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实践,通过有机整合,通过让教师参与课程管理、课程领导,很好地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首先是整合课程内容。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并进行有机整合交叉,必修课有每天早上10分钟的《早会教育》以及分配到各年段的《硬笔书法》《心理健康》《安溪的茶》。选修课有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的科学素养类及人文素养类的《数学素养》《中华文化素养》《中华品德修养》等十几门课程。自修课则是开展全校性的诵读经典活动,学校在适当时候组织考评。其次是整合课程课时。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课时数占学校总课时的10%。每周三节课,1节为必修课,2节为选修课。第三是整合课程师资。为保证各门类校本课程的真正实施落实,我们做到了:1.参与哪个科目课程开发的教师,优先安排任教本学科的校本课程;2.优先安排有兴趣、特长的教师任教校本课程;3.利用社区资源,聘请一些有特长的社会人士到校兼课。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教师广泛地参与各项活动,教师进行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教师与课程专家等的多方对话,在沟通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中,教师很好地作为课程的主人在管理课程、领导课程,因而其专业素养必将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在教研实践中,提升课程能力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而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让教师融入集体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都举行相应的校本课程教研活动,或县级或校际间,指定或推荐或自荐教师展示课堂教学风采。在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经历了“选课—设计—磨课—反思”等过程,这样做,使教师能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上,对校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与把握,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驾驭课程,提升能力。其次是要求教师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起“研究者”“反思者”的任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反思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反思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不仅要研究反思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反思交往、协调的方法,不仅要研究反思课题的确定,还要研究反思课题的执行等等。“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也是进行教育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这必然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包括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确定课程内容的能力、实施课程的能力、评估课程的能力四个方面)的全面提高。
  五、在多元评价中,践行课标理念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逐步完善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才能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首先是对课程纲要的审查评价。评价要素包括了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国家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课程内容是否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是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的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及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其次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等。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对教师的评价。第三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的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是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因为多元化的评价,教师的工作乐趣专业素养在更高层次上被激活,其多元智能亦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师在践行课标理念的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亦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教师作为意义和文化的创造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其创意和创造力的发挥是课程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为教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者系福建省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副校长)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94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