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7:57:44 人气:13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南召现代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我校依据以“体现国家办学意志,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和“办好优质教育,办出特色,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根本宗旨,基于对学校学生需求、社会要求、教师实际、学校特色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分析,按照《南召现代中学十年发展规划方案》中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特制定《南召现代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基于师生需求与发展为本、彰显学校品位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明显的和谐教育。这学期我校对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研究作了更详细的安排,使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更加有效,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更加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基本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要根据学生需求、社会要求及学校特色发展选择课程内容,并结合学校教师等人力资源、硬件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学校在研究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要素后,初步形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上,坚持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师生需求、学校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在课程的选择实施上,以需求分析为依据,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必开必选,对体现个性特色的课程要必开选学。还要考虑河南学生升学压力大的实际情况,要创新课程开发方式,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效性,走不以牺牲升学为代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路子;在课程形式上,要体现课程即机会,学习即体验的理念,坚持实行活动课程化和课程活动化的策略,让活动成为课程从而使活动更有目的性,让课程结合活动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有效;在课程类别上,坚持全面性,即要考虑学校培养目标要求,还要考虑学生全面个性成长需要;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开发队伍上,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班主任等为主力,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特色与办学价值、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成效的判断标准;在课程的评价上,必须坚持多渠道、重过程的绿色发展性评价。

三、需求评估

1、社会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努力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要求。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操作能力,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2、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求

《南召现代中学十年发展规划方案》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中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学生培养目标,具体体现为: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和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升素养能力搭建平台,还要结合学校现有硬件软件条件,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努力实现既定培养目标。

3、学生发展需求

1)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目前我校已形成初中、高中办学规模,学生年龄跨度大,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个性差异明显,成长需求、爱好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对提升自我创新应用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期待;初中、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网络、动画、信息加工等课程比较喜欢;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家长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有效学习方法的提升。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爱好的学生的成长需求。

2)时代对未来学生的要求: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社会声誉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也发生着显著变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升学已不是主要问题,他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能力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世界需要的人才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通过国家课程和课堂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

4、学校课程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学校现有的“信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技术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电子监控室、校园广播电台”等硬件条件,为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可能;学校领导的关注指导及教师的努力研究付出,使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学生、家长等积极参与配合,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四、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具有南召现代中学特色的发展性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课程结构多样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参与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校本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优秀品质。

3、通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5、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五、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建议

1.实施地点:微机室

2.实施方法:

1)教师主要采用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2)学生上机实践,按照教师设计目标,进行探究创新。

3)将学生作品放置在公共邮箱、校园网、微博上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

 3.实施形式

1)集中训练、实践。集中授课,教师以讲课的模式实施该校本课程,学生集中学习,上机实践操作,完成预先设计的学习任务。

2)分组训练、实践。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若干小组,让能力略强些的同学与弱些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

4.实施时间:每周一课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5.实施流程

1)公布课程:(2)选课。(2)排课。(3)上课。(4)考核。

6.反思总结

1)教师重新整理完善讲义,上交全部实施材料。

2)教师进行反思性总结。

3)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品、资料以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并提交学校存档。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建议与考核办法

(一)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

1、自评与他评为主

    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

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二)考核办法

平时练习、考勤、作品评定和终结作品设计处理评定相结合。

评价考核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文件夹,允许学生将成果作品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中长期保存。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学生们再去看那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七、保障措施

1、校本课程人员

1)课程组长:吉付国

职责:把握课程开发整体方向;课程开发总协调、总保障、总验收。参与相关校本课程审议活动、参与课程评价,监督完成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

2)课程成员:闫大彬 董麒麟 张莹

职责:制定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根据课程分工安排,具体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2、开发要求:

1)每学期制定开发计划。

2)安排专人负责课程开发信息管理,及时收集处理有关信息和材料,整合活动材料,整理有形成果。

3)课程开发方案要在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南召现代中学信息中心

20163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76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