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武宁县第一中学校本特色规划方案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6 10:13:08 人气:183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武宁县第一中学校本特色规划方案

 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关于“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我校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推进学校校本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办学个性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我校校本特色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特制订本规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

1、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3、 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二、主要项目

   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再开设部分校本课程,形成各学科相对较完整的校本特色教材。

 三、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进行,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原科任老师担任,各科建立编写小组。

 四、课程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3) 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4) 学生家长的反映;

(5) 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 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3) 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4) 学生家长的反映;

(5) 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以主管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相关科室主任为副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部、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根据《武宁县第一中学校本教材开发规划方案》和自身学科的教学特点及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材开发依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操作性强,动手能力强。而我校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及县城各初级中学,由于各校条件不同,学生信息能力差异较大。现在,各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大都是WINDIWS98OFFICE2000教程,内容陈旧,即不实用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所以我校决定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教材。

二、新教材具有的特点

1、适应性、实用性的特点

减少知识性学科性课程,让学生多学些实用性的技能,让学生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2、可塑性、适度性的特点

可塑性必须适度,防止"过犹不及"两个倾向。

3、个别化加灵活性的特点

中重度学生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极大,课程应具有相当的弹性和灵活度,以适应个别化教学。

三、新教材的组织方向

1、课程目标生存化导向和课程内容生活化导向

2、课程结构综合化导向

四、教材开发的步骤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怎样的学校特色,就有怎样的校本课程;有怎样的校本课程,也就可能形成怎样的特色学校。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还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力求在内容上(1)与《教学指导大纲》中的模块保持一致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会考中过关,以WINDOWS XPOFFICE2003为教学基础。(2)在情感教育方面,注意对本土、本校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突出“山水武宁”、“美丽一中”为主题,转化为学生情感的内化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们力求跨出二步,第一步(2006年—2007年)编写高中一年级《高中信息技术》,在高一全年级试用;第二步(2007年—2008年)更新、完善、整合校本课程,完成校本课程的综合开发。在校本课程实施方面:每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每周开设校本课程必修课1节(排入课表)。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做到形式多样,各俱特色,以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和学生的创新发展。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与实施,学校成立《高中信息技术》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汪会华

副组长:胡植勤

组员:袁卓刘  程丽琴   刘锋 

武宁一中《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编写小组

                         OO七年六月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3068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