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名师工作室 > 正文

基于名师工作室合作研修的听课准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8:17:56 人气:1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摘 要 有效的听课应该是一种合作研修、切实的听课准备,是提升听课有效性的关键。“主题认知”、“教材解读”、“设计推演”、“先行试教”和“调查设计”,当为基本而必要的听课准备策略。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合作研修 听课准备 
  有效的听课,首先意味着上课者与听课者或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是重要的基础。基于备课组、教研组或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是提升听课有效性的关键。其合作研修中,“主题认知”、“教材解读”、“设计推演”、“先行试教”和“调查设计”,当为基本而必要的听课准备策略。 
  一、主题认知 
  真正有效的听课、评课,一般应有合作研修的主题,即通过课堂展示、课后互动来呈现一定的教学理念、探讨需要突破的问题。如果听课前不能了解本次活动的研修主题,就很难明白上课者的教学意图,也就会迷失交流的方向与核心,难以达成研修的目标。所以,听课之前,需要对研修的主题有较明晰的认知。 
  听课前,每位教师各自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主题研究综述等方式,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与研修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在集中研修时,先由代表作“辩证施教”研究综述与建议,然后由其他教师上展示课。这样,听课的时候就能重点关注与研修主题有关的情况,课后也就有了更多实在的互动交流、观点碰撞。主题活动结束之后,工作室成员可以撰写相关研修论文,以促进研究主题的深比。 
  听课前侧重于“主题认知”的课前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理念、教学主张的思辨与建构上。 
  二、教材解读 
  很多时候,课前如果没有很好地熟悉教材,听课时往往会感觉自己处在云里雾里。如果听课前没有研读过听课内容,糊里糊涂地听完一节课,收获寥寥,也就难以展开有效的互动交流。因此,合作研修时,要尽量提早公示上课的课文或课题,听课者要提前熟悉教材并作初步的研读。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感觉”,有“对接”,有“共鸣”,有“冲突”,评课交流时才会有切实的看法,进行有效碰撞和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课前研读的基础上,在听课的过程中便有了方向,课后的说课、评课便有了更多的交集,使论题有了更多的拓展。在集中研修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初读成果进行修改,提出新思路并进行探讨。 
  听课前侧重于“教材解读”的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合理选择上。 
  三、设计推演 
  一般情况下,上课者到课前才印发自己的设计简案,而且这样的简案,也仅仅是自己上课流程的一个说明而已,对听课者没有多大的意义。实践中可以要求上课者至少提前一周把教学设计方案发给听课者。听课者要准备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己就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简案,二是对自己的或执教者发来的简案,进行“沙盘推演式”预演。 
  如《长亭送别》的教�W,在一位教师的简案中设计的第一问是:“老师每次读莺莺与张生送别的这个场景,崔莺莺有一句话,总是回响在耳边,你觉得是哪一句?”因为这是教师自身的阅读感觉,学生会找到哪个句子,不是唯一的,教师应有自己的推断和预想。执教者的预想是,这句话应该是“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紧接着,执教者又准备向学生提问:“这句话中哪个核心词最能体现莺莺‘最痴情’?”学生的解读必然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如强调“疾便”、“回来”、“得官不得官”,都有自己的道理。这些都给了大家更多的推断空间。课前的推断,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解答、可能会从文中找出哪些内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听课时对照实施过程,才能更好地评判课堂的活动顺序和目标走向是否合理;交流时,才能更全面地思考课堂预设的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进而与上课教师有更多的互动空间。 
  听课前侧重于“设计推演”的听课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着眼点可以放在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优化处理上。 
  四、先行试教 
  很多时候,为了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活动开始时可能会选择课外的文本。这时候,所有的听课者都可能没有上过相关内容,除了文本解读与内容选择存在一定困难之外,往往把握不定学生在学习时的反应。在听课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执教者的即时评价很难有恰当的判断与评估。这种情况下,听课者最好在听课前尝试在自己的班上进行试教,至少组织自己班上的学生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相关文本提出自己认为已经懂的或还不懂的问题。 
  例如,我们针对浙江省与上海先行试点的新高考特别是学生应对“选考”可能给语文学科带来的冲击问题,组织了名为“高中语文阅读奠基”的主题研修活动。听课前,要求其他成员尽可能对此文作研读并在自己的班上先行试教。成员各自解读、设计和试教之后,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教师预设的差距等。有了听课前的试教准备,听课时,便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偏离,思考片面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即时引领与评价。 
  听课前侧重于“先行试教”的听课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重点可以围绕学生活动参与比较以及即时评价来进行。 
  五、调查设计 
  很多时候,听课者对上课班级的学生状况了解甚少,评课时往往以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作参照来评价教学效果,虽然也会结合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发言等情况展开,却往往有点“想当然”的意味,很难给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以正确的评估。其实,听课前,听课者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事先设计简要而可操作的调查表,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作更细致的分析。 
  例如,以伯尔的小说《在桥边》教学进行课例评析活动。事先要求听课老师围绕目标与效果设计一个简要的调查提纲。调查分课前调查与课后调查两种。为方便实施,课前调查放在听课老师自己的班上进行,主要是调查学生在初读中的障碍。课后调查放在听课现场进行,对上课学生作调查。通过这样的实践,对照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讨论便可以聚焦到与课文、课堂更密切的真实问题上来。 
  听课前侧重于“调查设计”的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重点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对应关系上进行。 
  不可忽略的是,在工作室合作研修中,对于听课除了要求做到真诚、心平气和之外,基于合作共进的目的,还需要从上课的具体内容出发,准备一些“挑刺”“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不至于使听课之后的互动交流成为“套话”“空话”的集合而一无所得。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90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