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7:32:37 人气:33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初、高三个学段的体系中显得最为薄弱,它既不像高中学段要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也不如小学学生兴趣浓厚。因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全面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改变教与学的现状,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生活。 
  ● 课时结构的变化 
  我校对初一(3)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数从每周一节课改为两节课连上。课时数量的改变直接带来了课堂学习模式的改变。每周一节课时,教师必须有大量的时间“讲”,更多采用“讲、练、改”的模式。而改革后,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拉长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因而,课堂教学改为了“试、析、做、评”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做的机会,而且教师也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这对培养他们的整体规划能力、细节设计能力、审美能力都大有帮助。 
  ● 课程任务的变化 
  1.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设计课堂任务――制作班刊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目标是让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获得参与信息化生活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挑战。课堂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所学的Word、PPT知识制作班刊,既能记录美好的初中生活,又可以灵活全面掌握文字处理工具。例如,初二(6)班学生运用Word软件制作的第3期班刊《飞扬在校园的青春》(如图1)及初二(7)班学生运用PPT软件制作的班刊《多姿多彩》(如图2)。 
  图2 
  2.分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根据各班学生现状动态生成学习层次,并确定大致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分层学习目标。自助学习模块:学习目标设定为全班五分之四以上的同学能够根据助学案的任务描述自主完成任务。少数同学需适当指导后完成。合作探究模块:教师适当点拨后,独立完成任务。有需要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拓展延伸模块:学有余力的同学自主探究,并协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讲解或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目标是指导学生利用合适的技术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体验,如图3助学案所示。 
  图3 
  ● 评价结构的变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结构的变化直接体现在内容的变化上,在“传统课堂+考试”的基础上,我们引入课程实践任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提升了评价的广度及其与课程纲要的契合度。目前,对于评价积分的分配如下页表1所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将40%的分值赋予课程任务,突出了对技术运用于实践的重视,也是本次评价结构变化的重点。 
  基于评价积分结构,我们在课程任务的判分中,也改变了以往教师单独评价的模式,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终评三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评价项目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使课程任务的评价更高效、更科学。 
  1.评价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作品评价表的形式,如电子文档作品评价表(如表2)。 
  2.积分判定 
  水准级别: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基础课程B类学科,学业等级设置为三级,对应的水准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红色级、绿色级、蓝色级,各水准的积分及级别描述如表3、表4所示。 
  基于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积分要求,根据我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将积分评定的总分设定12分,分布在全部的初中学习时间内,涵盖课程学习、任务完成等各项内容(如表5)。 
  ● 结语 
  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为了新课程,力求实现“真实性毕业、素质型升学、微笑式成长”,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刻不容缓,培养创新型信息技术学习者是根本目的,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最终方向。新课程在建设之初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但一定能够越来越健全、科学,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学校及社会的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当然,探索仅仅是开始,探索得越深入就越会遇到各种问题,而问题正是督促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而且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84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