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课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8:43:50 人气:39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课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

要: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课程的必修课。我校是乌鲁木齐市承办区内初中班办班学校之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南北疆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子女,这些孩子大部分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孩子甚至对老师上课表述的一些语言都不理解。加上区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在新疆起步较晚,各学科的教学又无任何经验可借鉴,这就给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进行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教学,使孩子们尽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断地摸索、改进、总结

关键词: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   

我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8年了,最初在普通全日制学校,2007年通过公招考我来到乌市第67中学,这是一所承办内初班的学校,刚来时听同样教信息技术课的同事们说,上课费劲,书上一节课的内容根本讲不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不高。我本以为是同事夸大事实,怎会有不喜欢上信息课的学生呢?多少孩子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信息时代怎能缺少电脑?当我满怀信心拿着备课本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突然有一种挫败感,我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讲计算机系统时,学生整齐地坐着,眨着大眼睛,没有回应;当我拿着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时,学生又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来到机房竟然有学生呆坐着,不知道开机该按哪个键。   学生离开机房后,我独坐在教师机前望着屏幕思考,这些孩子来自边远贫困地区,有些学生离家来到学校,坐火车都是第一次,更何况使用电脑呢?这些孩子来到这里学习的目的不就是尽快缩小新疆边远贫困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使新疆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吗?   

备课、备课,我不光要结合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我所教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这些年来我和同事们不断摸索内初班信息技术课教学,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课程,现有几点体会简单地谈一谈:   

一、课前、课后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中了解最近发展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南北疆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家庭。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再加上这些孩子当中大部分又是民考民的学生,他们有些不仅在小学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而且小学大部分课都是用母语授课,进入区内初中班后除了母语课外其余的课程统一都用汉语授课,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语言又是他们入校以来学习各门功课乃至信息技术课的最大难关。美国学者卡罗尔亦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适当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目标。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进一步了解学情:   

1.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   我校学生在十一二岁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的学校接受学习和生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呆在父母身边,突然来到这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想家、想父母。所以,我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后我又与他们建立了朋友般、父子般的关系,学生都亲切地称我为Dad”。逢年过节我都会深入学生的宿舍,放下架子与孩子们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他们来到这里学习汉语,我跟着他们学习维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知道他们想通过信息技术课学习到什么。   

2.通过问题答疑本了解学情   

在微机室里设立问题答疑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的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奇妙的学习方法等展示在问题答疑本上。然后定时地查阅问题答疑本,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的公开答复,个性问题个别辅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二、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在因材施教中挖掘潜质   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同一个班里,由于主观、客观等因素,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认知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让孩子们公平享受现有的教育资源,我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不放弃学困生,又能兼顾基础好的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每节课在备课时我特别制订了分层教学目标:   1.发展基础好的学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数量不多,但都是接触过计算机并且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小学又在双语班学习的学生。这些孩子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而且表现欲也极其的强。对这部分孩子来说,主要是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利用课余时间我开设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学习感兴趣的一些知识,如:小小电教员、协助老师制作课件、照相摄像、编辑声音视频、组织信息技术沙龙、制作初中三年留念影碟等。   

2.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是分层教学的重点。他们的进步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班级的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上课时总是认为自己会。所以,总是思想跑毛而且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更深入地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为此我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在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最主要的是他们汉语水平不高,对老师的一些话不能理解甚至听不懂,致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信心和向上的动力。因此要对这部分学生采取耐心细致和一帮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心理疏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三、按学生需求,结合学校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在举重若轻中多元化发展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所以,我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和调整,力求使所教知识由基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今后学习、工作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求学生用新的理念来对待新的事物,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是工具,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运用这一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和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2.注重兴趣培养,通过学科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首先,我着眼于认识、体验,建立一个由认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将教学内容简单化,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小游戏、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营造出中学、学中的良好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通过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其次,学校教育中的各学科间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横向联系,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到这一整合,那么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构建益处很大。例如,在学习电脑画图这一节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事先画好的各种图片,并讲解所用的操作方法和一些必要的美学知识。然后给学生一个绘画主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赛看谁画得更美、更富有创意,同学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很快画出令人满意的图画。再如,讲到文字编辑和排版这一节课时,我把它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文字输入、处理、编辑、修改,或统一修改课前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了应用。   

四、通过实物增长知识   

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听得更清晰,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硬件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还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硬件更新较快,种类又繁多,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也成为学生能力开拓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一节中我让学生浏览新闻、网上冲浪、查找资料等,这样一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向多元化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给予正确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将网络作为新一代的游戏机房,从而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必要的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区内初中班的信息技术教学才刚刚起步,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以上只是我这几年在区内初中班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浅陋鄙薄,还恭请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王相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   

[2]霍益萍,张人红.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0019.   

[3]张秋玉.夯实信息技术教育 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4]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08.   

[5]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市第67中学)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77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