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6 10:14:37 人气:9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教育

 

姓名:王强 汪青梅            单位:贵溪市实验中学                     邮编:335423

内容提要: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是我们的共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笔者就这个问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       网络道德       责任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从多个方面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一方面缩短时空的差距,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惑,特别是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上面,她似乎成了打开的潘多位之盒,成为蛊惑青少年走向道德堕落的魔鬼。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许多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重视智力投资,更要加强道德教育,这是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生产发展的首要条件。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还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任。

一、以德育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计算机这种副课老师更是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现代德育观认为:学校德育人人都是责任人,从校长到教师、每个职工都要树立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阵地,事事都有德育内容的新的育人观念,人人都应负起育人的责任。信息技术课教师是学校德育的责任人,信息技术课堂是学校德育的阵地,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去。要时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把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健康地学工具,学健康的工具”。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如果能很好利用它的优势就能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很大作用。

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现阶段,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外的许多软硬件产品疯狂地充斥着我国的市场,像DellSonySamsung等产品甚至成为了电脑硬件的代名词,以致于在一部分消费人群当中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民族产业的发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之一,爱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将平时所收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如:早在13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97年,银河Ⅲ型问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同年9月,金山公司的WPS97上市,这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第一个在Windows中文平台运行的文字处理软件;20028月,龙芯一号通用中央处理器完成物理设计,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结束了我国IT无芯的历史。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并且更加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振兴中华伟大抱负。通过综合任务的操作,以任务为载体落实知识技能,不是纯粹教知识,而是从问题引伸到信息的处理。通过对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更加热情地投入爱国家、爱生活的实际行动中。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抱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二要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感情。三要服务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严厉,多一点亲切,少一点权威,多一点慈祥,少一点命令,多一点思想工作。人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的发展起点、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并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力争上游,鼓励学生后来居上。教师平时信息道德、伦理、法律观自觉不自觉的应用,直接影响学生信息道德观的形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会在不自觉中受到约束,得到修正。"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优秀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作出不懈努力。

2、规范课堂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比如:要听从指挥,规范操作,爱护机器;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要养成习惯,正常关机,摆齐桌椅等等。通过这些常规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3、培养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网络观

传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学生彼此之间只有竞争,少有合作。这种学习不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弘扬合作精神,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实,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树立起合作意识。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而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指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个公约是我们在进行网络教学,首先必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也尽量使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前就必须清楚的。要结合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危害及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如国务院《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负责任的使用互联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特别要注意“行为指导”,也就是说,不但要与学生讨论并帮助他们明确“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还要让他们清楚“应该怎么做”。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网络。但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有很多不良信息通过网络泛滥。这些信息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倡导道德自律。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行为习惯,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信息道德境界,由他律走向自律。加强网络德育,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提高了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避免了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效果上也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互联网对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使用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以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去解决,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安全、有效、健康的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向上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茂东.《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

2、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实施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

4、《电脑报》.2005年第710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307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