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三新一旧”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7/9 16:46:36 人气:48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三新一旧”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探究

李霞兰 海南省海南中学

目前,普通高中的教学正处于“三新一旧”即“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旧教材”的特殊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使用旧教材,科学对接新课标,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要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素材,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探究这些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 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基于项目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合适的项目,开展项目学习。一个有意义的项目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还能让学生在项目的解决中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导向,实现课程目标。以下是笔者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实例。

实例一:《多媒体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本实例的知识点主要包含图像、音频、视频三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活动主题:我可爱的家乡。

活动目的:以图像、音频、视频为载体,体验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活动形式:小组协作。

活动时间:8个课时。课时分配:前提工作1课时,信息的采集与加工3个课时,3种媒体的信息集成2个课时(教师要求最终作品以视频形式呈现,视频长度要求:2~3分钟),汇报交流2个课时。

活动过程:

①前提工作。教师提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项目活动主题——我可爱的家乡,并播放范例作品,学生根据项目活动主题确定小组所要表达的主题,并撰写集成作品(视频)脚本大纲。教师布置学生课下根据脚本需要,采集所需图像及视频素材,有条件及能力的学生录制配音(旁白)。

②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处理阶段。教师在局域网中提供关于Photoshop、Cool Edit、会声会影的学案,学生分工协作认真学习学案,并根据脚本需求,对图像、音频、视频等素材进行处理。

③集成阶段。教师提出作品要求:有创意、主题明确、内容连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④作品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发言展示作品。汇报的主要内容:主题、整体的设计思路、小组组员的分工情况、活动收获。

⑤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小组之间的作品评价。

实例二:《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本实例的知识点主要包含文本信息加工(Word)和表格信息加工(Excel)两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活动主题: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能熟练掌握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并能以Word文档形式表达成果。

活动形式:小组协作。

活动时间:5个课时。课时分配:信息(数据)的收集及处理2个课时,撰写报告2个课时,展示交流1个课时。

活动过程:

①教师提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项目活动主题——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展示范例作品,学生根据项目活动主题确定小组主题。

②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加工处理阶段。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等网站及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分析处理。

③撰写报告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在局域网中提供关于Word和Excel的相关学习学案(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两款软件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提供的学案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知识点,如Word中的目录的生成、Excel中的分类汇总等学案)。

④作品展示交流阶段。教师将所有作品都挂在校园网中,方便学生浏览欣赏,并请完成得比较优秀的小组跟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项目成果的推介者,教师是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咨询者。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项目中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各种任务,最终形成一个或一系列作品。项目式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强调了相互合作的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密切合作,每位成员共享自己的思维成果,实现思想的碰撞,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也就是体验、感悟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独自获取信息可以培养信息意识,同时也能促进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

当然,教师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项目式学习,而且项目的设计要切合实际,难易适中。

● 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方式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而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思考力的发展,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下是笔者采用基于真实情境教学方式的一个教学实例。

实例:《“6选3”你准备好了吗?——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如何利用表格数据处理工具软件处理表格信息,并形成报告,表达意图。

本节课创设的真实情境:以学生目前非常关注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引入,将“6选3”的相关数据作为教学用例。教学用例设计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紧扣课标要求,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收集学生自己的相关案例数据(我校高一学生模拟选考组合数据),采用数据处理的方式分析自己的选科组合情况,更能体现出信息加工和表达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技术问题: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利用Excel中的统计功能(包括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排序、图表等技能,分析自己之前参与填写的6选3选科组合数据,从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把结果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

本节课学生的收获:在本节课中,学生从“6选3”选科原始数据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自主的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增强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处理与挖掘价值的体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并培养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的信息意识。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工具性,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关键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复杂情境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习、训练、反思,使其自主地建构起应对真实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 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教学基础之上,这也就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

1.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新课标提出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的基本理念。教师的角色和行为的转变从以学生为中心开始,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探索及创造活动。例如在《“6选3”你准备好了吗?——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中,主要的教学策略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始终遵循“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避免“学用分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之前掌握的知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学习,寻求较为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信息意识。整个课堂氛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才是本节课任务达成的主力军,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实际上也实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时代特点的课程。比如,在学生学习了VB中的循环结构后,不应让学生模仿教师设计的程序,也不应指定一个规划好的程序让学生完成,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创造一个有趣的程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 小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探索到新的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

[2]张红玉.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7(14).

[3]周成.“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5(3).

[4]夏燕萍.理解并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活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

[5]刘灿艳.浅谈核心素养时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7(39).

[6]赵志明.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信息技术与教学,2018(1).

[7]王益春.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J].科学导报,2015(4).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180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