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学习心得 > 正文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摘要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2/1 16:36:08 人气:19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1 / 每天备课多一点   2 / 终身备好每节课  3 / 活用教材       4 / 重视集体备课

5 / 提前几分钟进教室6 / 不带着情绪去教室7 / 记住学生的姓名8 / 尊重每一个学生

9 / 教学生整理书包 10 / 每堂一赞        11 / 每课一趣     12 / 每日一题

13 / 解放左手      14 / 幽他一默        15 / 以眼传神     16 / 修炼绝活

17 / 扬长避短用多媒体18 / 非预设生成   19 / 引趣引深      20 / 激活课堂

21 / 课堂简约      22 / 让课堂活而不乱  23 / 有意差错     24 / 让学生会问

25 / 随机应变      26 / 课堂结尾巧设计  27 /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8 / 提高教学活动的频率

29 / 施教     30 / 构建独特的课堂文化31 / 保持亲和力 32 / 保持微笑

33 / 与生为友      34 / 与学生共情       35 / 经常换位思考36 / 适度钝感

37 / 尽量不拖堂”   38 / 让学生上课       39 / 指导学生会学” 40 / 作业谈心

41 / 让学生考教师  42 / 让学生出试卷     43 / 统计到位     44 / 适度小恩小惠

45 / 古为今用      46 / 洋为中用         47 / 课外导学     48 / 步入学科竞赛

49 / 适度张扬个性  50 / 激情工作         51 / 跨学科学研   52 / 注重积累

53 / 寻找导师      54 / 师友资益         55 / 学习    56 / 适时反思

57 / 阅读·悦读·深读 58 / 博约兼顾         59 / 巧用网络     60 / 常怀创新之心

61 / 积累实践智慧  62 / 写些文章         63 / 做些研究     64 / 在工作中研究

65 / 在研究中工作  66 / 学做学者         67 / 参与课题研究 68 / 著书立说

69 / 架设心桥      70 / 关注细节         71 / 爱有其道     72 / 私下批评

73 / 为学生服务    74 / 为家长服务       75 / 大胆授权     76 / 学习的智慧

77 / 超越自我      78 / 善于归零”        79 / 纷扰中的坚守80 / 现代同行

81 / 积极适应环境  82 / 时间巧管理       83 / 学会弹钢琴”  84 / 沉得下去

85 / 欲静能静      86 / 健康第一         87 / 规划教育人生 88 / 善于合作

89 / 竞而不争      90 / 巧借外力         91 / 争取单位的支持 92 / 得到家庭的支持

93 / 辩证育儿      94 / 勇于承认错误     95 / 研究自己      96 / 科学做事

97 / 仪表得体      98 / 忙闲有道         99 / 幸福着追求卓越

 

前言

想说的几句话

1.写这样一本书,是受《成功人士不说,却默默在做的30件事》一书的启发,该书说:成功的人,只比你多做了一点点。其实,优秀教师也一样,他们的成功或许也只是缘于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

2.的确,优秀教师在成长、成才、成功的过程中有许多做法,诸如师德师爱等,已为大家所熟知,但还有一些他们不说却也在悄悄做的事。这些不说的事,往往是促使其成为优秀的真谛。

3.应该说,这些事在表彰会上不好说,在公开场合没有说,所以我试图把这些事写出来。你看,适度小恩小惠’”“争取单位支持 还有幽他一默”“适度张扬个性等,在台面上真不好说。

4.虽说是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事,其实有些事也未必都是悄悄在做,不少老师也在公开地做,只是优秀教师做得更精致些。我把这些事写出来,是想引起老师们的加倍重视。

5.有些事相对大些,如激活课堂”“超越自我等;有些事相对小些,如教学生整理书包”“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等;有些事,一写下去感到有内容;有些事,一看标题就能明了。所以书中的文章篇幅长短不一。

6.本书把我自己所做的一些事写进去了,我算优秀吗?不好意思,请读者看看我的简介,容我优秀一回吧。既然写了我所做的事,多少会与我所教的数学学科沾边,读者不妨类比到其他学科。

7.本书虽然是按照一定的体系来写的,但读者完全可以着读,也完全可以着读。这不是一本逻辑性极其严密的书,所说的事是略有交叉的,其中的内容可能会有小部分重复。

8.读者在读完此书后,完全可以头脑风暴一番,探寻一下还有哪些事是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比如用新眼光看学生”“给学生机会”“不计学生之过”“多做少说,等等。多探一事,多获一得。

9.“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看完此书,立即行动,选优秀教师所做的一两件事去做,你就能优于过去的自己,最终会和他们一样优秀。

20153

书摘

学做学者

初为人师时,没想到自己会走向学者。今天想来,学者也非难事。师者,教为道;学者,善研究。

教师要学者化,就是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专业中的某一学科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形成优化而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经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有创造性的建树,最终成为一个教育家。

学者化是由教书匠走向名师、走向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学者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者化是教学提升的需要,学者化是自我成才的需要。

我很赞成董菊初先生在《名师成功论》中提出学者化——名师的成功之路的观点,我认为,追求学者化,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教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先是书教得比较好,或是班主任当得比较好,这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基础。但要持续发展,就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提升教育实效,进而把研究的东西整理出来,写成文字,形成自己的理论。这其实也就是学者化的进程。

一位杰出教师这样说:要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既要,又要,还要。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础,研是教的总结和提高,而写则是教和研的概括和升华。

我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逐步走向学者化的道路。1986年,我评上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时,代表获奖者发言的题目是做全面发展的学者型的人民教师2000年,我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代表优秀学员发言的题目是做高素质的新世纪育才者2006年,教育家成长丛书出版,其中包括《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一书,我在首发式上发言的题目是成为走向未来的名师。从发言的题目上就能初步领略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其学者化的进程。

我一直鼓励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超越我,更好更快地走向学者化。当然,我的这个观点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接受的。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对前半句我是非常赞同的,但对后半句,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并不急于去争论,而是把我的讲话作了些调整,叙述为:我并不苛求每个教师都要学者化,但一个优秀教师、一个名师应该是一个学者。一个名师的学者化,不是一般的学者化,而应是教育专业化与教育学者化的有机结合。

名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者化的过程。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名师的学者化不是一步到位的,学者化的实现有一个从低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过程,而这高层是无止境的。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是名师学者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学者化有什么特征?

一是不凡的学术勇气。要成为学科教育专家,就要有学术勇气,敢于探索和创新,敢于怀疑和否定,为人所不敢为,言人所不敢言,不断提高自己研究的学术层次,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

二是强烈的课题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轻易放过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思考并筛选后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当然,课题的获得还可以有其他途径,但前提是要有课题意识,否则即使有再适合你的课题,也可能失之交臂。

三是执著的探究精神。研究也好,实验也好,著书立说也好,都必须有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探索教育规律也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出经验。

四是全面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建立在信息意识基础上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收集、积累、整理、运用和创造能力的训练。信息素养是以为前提的,唯有脑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信息才能为你所用。

五是较强的创新能力。人云亦云,不能成为学者。没有自己,怎能有个性?没有个性,怎能有创新?名师之路,其实也是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敢言他人所未语,发他人所未见,示他人所未知。

六是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是学者化的标志,是名师成长的轨迹和阶梯。教育研究必求其有成果。只求耕耘,不求收获,是空忙;不愿耕耘,只想收获,是空想。研究者一定要有成果意识,要善于把研究成果物化,同时还要推广,使其日臻完善。

远观全国数学名师张思明、刘可钦,近观福建数学名师池伯鼎、张远南,哪一个不是著作等身?哪一个走的不是学者化之路?

学做学者,如何?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216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