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教科动态 > 正文

数字化转型时代,我们该如何胜任教师角色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1/4 10:21:50 人气: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数字化转型时代,我们该如何胜任教师角色

近年来,数字化一直是党和政府重点推进的内容之一。而在教育领域,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侵入”,也正面临着大变局。

2022年11月底,作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能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交互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经问世,便在全球引发人工智能浪潮。关于ChatGPT将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工具,也有人说它将是作弊利器,是知识的剽窃者。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学校必须保持开放心态,拥抱技术变革,不故步自封,不过早下结论。教师要把ChatGPT当作自己的助理,令其协助自己开展创造性工作,践行因材施教,而不是完全替代自己的工作。

作为培育新时代合格数字公民的主力军——教师,该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时代、如何胜任数字时代教师角色呢?笔者试图从数字化转型内涵出发,分析当下数字化转型的深层缘由,从而为一线教师找到应对之道来适应时代大变革。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1.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瑞典的埃里克·斯托特曼在2004年首次提出“Digital Transformation”,笼统地指出数字化转型就是信息技术的渗透使人们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文化、劳动力和技术深入而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和转变机构运营、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

百度百科: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祝智庭教授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

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有三点:业务重构、全组织参与、数据驱动。引申到学校数字化转型,即在学校全组织深入参与下,通过数字技术重构学校核心业务,实现教育数据全域融通,发挥数据最大价值,从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学校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首先,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学校教育需要数字化转型。曾有新闻报道:将78名初中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由真人授课,实验组使用智能机器人教学,历时4天,比拼内容是针对其数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最后进行测试(前测和后测)来比较哪个教学效果好。结果,实验组以高出平均分9分的优势获得领先。实验结果证明机器人教学效率更高。

由此可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逼迫企业或学校必须进行变革,来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其次,其他领域已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教育一直落后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因为工业和商业领域有更强烈的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正因为工业和商业领域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从外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这是外部因素。

最后,教育领域自身改革的强烈要求,是数字化转型内驱动力。2015年,光明日报刊文《“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给出了不同思考,指出“乔布斯之问”不是给技术提出问题,而是给教育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或者技术不够深入应用,而是教育本身没有进行改变,所以效果甚微。这么多年围绕这一问题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当中。

2023年2月13日-14日,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春暖乍寒时,刚从疫情中缓过神不久就召开这么一次重要的大会,可见我们教育领域自身推进数字化的强烈诉求,其意义重大深远。怀进鹏部长在大会发言指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从思想上、理念上跟上时代的节奏,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之路。

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应对之道

1.角色上,从知识传授者向指导和协助者转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与学将发生重大变革、管理将发生重大变革、评价将发生重大变革,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呢?

新媒体联盟每年会针对最新六项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做出预测,其早在2014年就提出:要重塑教师角色,追求深度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习惯和规则。教师更多的压力不再是了解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工具,而是更多地整合诸多教学因素以创设更为真实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而2017年版的报告中又提出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越来越被期望能使用各种技术的工具,参与在线讨论和协作创作”,同时还负责“利用积极的学习方法,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

随着“传授知识”更多地向“帮助学生”转移,教师将演化为“指导和协助者”。但是,无论怎样变换,教师专业使命是没有变化的,那就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培养者。只不过因为数字技术的加持,原来“知识传授者”为主的教师要慢慢向“启发者、能力与品格的培养者”为主转移。

2019年,笔者曾有幸赴美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以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学习,发现美国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课程变革。例如,在芝加哥的MAPLEBROOK小学正积极变革传统阅读课程。

在给低年级小朋友阅读科普读物《食物》一书时,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后发表观点,根据书中的某一情况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则会给出学生交流时格式“I agree with you because……”“I disagree with you because……”“I think……”或“I wonder……”这对于低年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

另外,老师将书中所涉及科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机器人编程资源设计游戏,让学生们自主修改参数控制机器人,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食物的认识。

这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融入了信息技术、STEM、社会情感交流等元素,通过数字技术重塑了课堂的样态,是数字化转型下的有益实践,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设计,从旁协助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回归课程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于教师的新要求,2022年1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主要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行动起来,将数字化转型具体落实到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离不开有关理论的指导与支撑。

一线教师可参考PICRAT模型,它是一种技术整合模型,它假设教师必须就课堂中的任何技术使用提出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学生与技术有什么关系?它认为学生在使用技术的基本角色有:被动学习、互动/交互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即所谓Passive、Interactive、Creative,就是“PIC”。

二是教师对技术的使用如何影响传统实践?主要有替代、增强与变革,即Replacement、Amplification、Transformation,就是“RAT”。PICRAT模型为一线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并与现有实践与期望兼容的概念工具。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在试图将技术整合到教学实践中的时候,根据PICRAT模型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

一线教师也可以参考学习迈克·穆尔“三种类型的交互”模式。它定义了教育情境中最关键的三个因素: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有效的交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基于以上两个理论的支撑,我们一线教师在思考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时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如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如何促进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这里我们从实际出发,重新梳理分析技术赋能我们的教学。

首先,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现在学校教室中大都配有大屏一体机或短焦投影等,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教师仅仅将教室中的互动多媒体设备作为投影屏幕用或者作为黑板/白板用,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互动功能,具有互动的多媒体设备是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情境、创设真实问题的工具,也是增强教师、学生、学习资源之间的双向交流的平台,绝不仅仅是一块投影屏幕或者只有黑板之用。

比如,现在浦东学校教室里配置的希沃一体机中预装了希沃白板5,其中的“课堂活动”功能模块中就预置了形式丰富的课堂互动模板,如“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组竞争”等,皆具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场景设计,让学生带着乐趣学习,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其次,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分析教学数据。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录播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行为,如读写、听讲主要反映出学生能否按照教师的课堂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举手、应答、生生互动则主要反映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以及参与课堂的深度。

教师行为板书、讲授数据偏重于教师个体独立行为,而师生互动、巡视则体现出师生的交互,双方交流的和谐度。随着AI技术更新,目前人工智能的录播系统,还能通过语音识别,对教师课堂语言进行分析,如高频词、关键词的捕捉,敏感词的捕获等,甚至能够分析出一堂课教师共提了几个问题。

教师课堂语速快慢的分析等,能够有效诊断教师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课后的反思与改进。目前,录播系统的厂商联合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研究通过观察学生面部表情变化,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理解度、兴趣度等信息。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要善于使用课堂实时记录下来的数据,要懂得如何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反思、听课评课。

3.观念上,转型需由内而外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如果有人仍然坚持认为,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手段,难以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那可以肯定:不是他浅薄无知,就是有偏见。”所以,数字化转型要真正落地,教师一定要从思想观念上、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深刻变化。作为新时代教师不能坐等着技术来变革教育,而要积极面对和拥抱新技术的到来,从内心真正接受这种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只有由内而外的转型,才是真正数字化转型的开始。

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的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最优秀的人。在这个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技术永远不会淘汰教师,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但是,善于学习和使用技术的教师注定会淘汰那些不用技术的教师。因此,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使用技术吧。

作者单位 | 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小学

内容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12期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3838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