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名师工作室 > 正文

“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7:59:39 人气:43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名师工作室”是我国近年来广为采用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与机制。从实践效果看,它至少取得了下列成就:(1)创造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2)创造了“教师研究”的新形式,使“教师研究”在我国蔚成风气;(3)使一部分教师脱颖而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4)使课程与教学改革得到深化。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名师工作室”在运营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和困境。择其要者,列举如次: 
  首先,它把少数所谓“名师”人为地区分开来,将教师群体强行“等级化”、“层次化”,既践踏了教育公平,也不利于少数“名师”的继续发展。 
  每一个教师都是平等的,无论其入职先后、职称高低、水平上下、“有名”“无名”。把教师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是一种区分少数、追求特权的做法,本质上是专制意识形态的产物、应试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倘若我们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真正“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必须确立“教师平等”的意识,尊重每个教师人格和专业发展的独特性。为了少数教师的所谓“跨越式发展”,而不惜践踏教育公平,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要知道,只要还有一个教师被遗弃、未发展好,就必然会有一群儿童被遗弃、得不到健全发展。此外,即使是那些在某方面有造诣、获得一定声望的教师,也需要遵循“学不厌、教不倦”的原则不断发展。强化等级意识不仅阻碍大多数教师发展,也会让少数“名师”失去平常心,止于当下。 
  其次,它把“名师”的某些做法进行去情境的理论化包装、模式化加工和普遍化推广,这既不利于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发展,也最终阻碍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只能由教师本人去发现和发展。许多“名师工作室”视“名师”为“教主”,把“名师”的一言一行都变成效仿的对象,这不仅不利于每一个工作室成员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使“名师”的教学风格走向封闭化。“名师”的教学风格无论有多高的价值、多深的造诣,都不能简单模仿,因为教学风格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基础上的,机械模仿的学习过程恰恰是“反风格化”的过程。“名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其他教师找到自身价值。昔齐白石老人看到他的许多弟子模仿他的画法时,谆谆教导:“学我者生,类我者亡!”这值得许多“名师工作室”成员深思。而且,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体化的。教师教学风格的泯灭必然导致学生自由个性的丧失。 
  再次,它有时依靠行政命令强行建立,加之人员构成及工作形式单一、内容贫乏,日益走向“形式化”。 
  有些“名师工作室”并非建立在教师兴趣和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而是靠行政命令“拉郎配”,这无助予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有些工作室,人员构成及工作形式单一,工作内容的新颖性、问题性和吸引力差,越来越流于形式。 
  复次,它有时过多强调了“品牌效应”,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日益走向“商业化”。 
  教育是一项朴实无华的精神创造事业。它最根本的特性是独特性――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学校文化的特色化。一味追求教师发展的“品牌效应”,让学校教育越来越充满“商业气息”,必然走向“反教育”的不归之途。 
  怎样使日益流行的“名师工作室”摆脱困境,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坚守民主性。教师进工作室不是为“出名”,而是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自由发展。因此,需要为“名师工作室”正名:“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始终坚守教育民主的理想,始终以“为了每个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它基于平等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摈弃“等级化”、“层次化”和“权威一服从”的权力关系。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一个教师都有权建自己的工作室,也有机会参与别人的工作室。总之,“教师工作室”在民主中,由于民主并为了民主。 
  第二,体现民间性。“教师工作室”是以教师的发展需要为核心、坚持“自下而上”原则而形成的教师民间组织。“民间性”是其重要特性。“教师自治”是其基本精神。在这里。教师自主决定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内容与方法,自主判断和评价专业发展的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当然可以尽力倡导、帮助、扶持“教师工作室”发展,但不能以牺牲其“民间性”为代价,更不能使其走向行政化。进而言之,“教师工作室”的长远目标是在我国教育中发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公共领域”(如各种以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协会),让教师群体自主决定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事务,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得到真正实现。 
  第三。倡导自愿性。自愿参与、自主选择、自治管理是“教师工作室”的基本运营方式,自愿性是其重要特征。然而,“自由”、“自主”、“自愿”并不意味着工作散漫和自我放纵。工作室成员在享受自由参与权利的同时,当然要遵循必要的规则和纪律,履行相应的义务。但一切规则和纪律又必须经由民主参与而制定。 
  第四,贯穿研究性。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专业能力、发展专业素养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即教师在工作中持续做研究的过程。教师发展与“教师研究”是同一件事。成立“教师工作室”的重要目的是使“教师研究”常态化、实现“教师研究”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教师研究”不仅是“教师工作室”的工作方式,也是其根本目的。“教师工作室”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贯穿研究性。 
  第五,强调实践性。“教师工作室”既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视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又把教师的“情境认知”视为其基本认知方式。因此,它以解决教师的“实践性问题”为根本任务,强调实践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是“集体审议”――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民主协商、对话,在多种可能的方案中仔细权衡,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从不拒绝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对理论书籍的研读,但这是从解决实践性问题和行动研究的需要出发而进行的。他们始终把阅读“世界”(自己的工作)和阅读文字(理论著作)结合在一起。他们不仅是教育行动者,也是在行动中创造自己理论的“反思性实践者”。 
  总之,“教师工作室”将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并帮助教师在研究中获得自由和专业自主权。当一千五百万教师变成研究者的时候,两亿五千万学生也将获得解放,我国教育民主的理想会逐步实现。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欣慰地说:我国教育的春天来了!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87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