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校本课程的突围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7:11:52 人气:2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开发权利下放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传统上,我国课程开发的权利集中在国家手中,课本高度统一,不能体现地区间的差异性,也不符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当今已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这就要求有不同的开发者进入课程开发队伍,也使得课程的开发主体不应限定在国家层面,地方和学校也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 
  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现实的问题是不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机不纯。有的是为装潢门面的需要,有的则是受从众心理影响。其结果是,众多校本课程开发者不甚了解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如何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并没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能力水平有限 
  人力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与实施的先决条件。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尽管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数量质量也有极大改善,但是距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要求还很远。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普遍低下、团结协作能力差、敬业思想有待加强等方面。其原因在于: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致使学校和教师依赖和顺从,学校和教师缺乏对课程发展的独立判断。其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教师接受培训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 
  (二)学校办学理念模糊 
  学校的办学宗旨或理念的瑕疵是校本课程开发发展的致命伤。在时下很多学校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缺陷导致学校无发展思路或人云亦云思路不清,校本课程研究缺失内涵甚至连起码的校本教研和普通教学活动混为一谈,校本课程的命运也就无从谈起了。 
  理念是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顺利进行,与校长和教师所持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在校本课程向全国推进的时候,仍然有一部分校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观念停留在狭义的课程开发上。认为校本课程是除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的那部分课程。在课程的呈现形式上,把校本课程限定在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其实校本课程的空间极为广阔,校本课程既有活动课程也有学科课程,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 
  (三)评价管理机制不全 
  有效的课程评价管理机制是督促校本课程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校本课程的发展必须以课程评价为督导,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手段对校本课程的实施予以科学的评价,促使其在动态过程中趋于合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 
  在当下:一方面,不少校本课程是对学习科目的深化,过于深奥,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更多的校本课程内容过于肤浅,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师生并不看重校本课程。结果校本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豆芽课”,教师想上就上,学生想跑就跑,最终不能达到最初开发校本课程的初衷。甚至有的教师编造研究材料和研究数据,有的学校为了达到符合实验假设的研究目的,在实验报告中编造数据,隐瞒真实的调查材料。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研究成果”都是抄袭来的。这些都是评价管理机制不健全的体现。 
  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然措施 
  (一)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意愿,更多依靠教师良好的科研素质,因此着力开发教师业务素质及科研潜能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效果的先决条件: 
  首先,对于在校师范生应当加强其教学观察力,适当的试验设计能力、试验实施操作能力、适时的试验控制力以及较强的总结能力。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对于在岗教师应保证有质有量的培训,这决定了时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前景。我们以往的培训多以十天半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从内容上讲,有点就事论事的味道,不能很好地让教师掌握学习的方法,更不能从实际出发教给教师哪怕些许的从事科研的方式。培训应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多抓少而精的培训,少做“无效秀”;培训更应长期化、制度化让在岗教师能不断挑战自我激发潜能,为教改大计做贡献。再次,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本校教师素质。校本课程产生的过程离不开学校的课堂,缺少了校本培训的教师很难从实际出发开发出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 
  (二)明确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决定了校本课程水平的高低,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则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实施校本课程要求学校应有自己的思路,校本课程建设要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及文化底蕴,体现校长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淀。 
  首先,校本课程建设要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乃至从优到精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付出巨大努力。诚然,开发校本课程无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校特色的形成都大有益处。课程开发者应该明白,教材不是一个科目建设的终结。相对教材而言,拓展该科目的教学资源才更重要。转变课程开发的理念,能更好地撰写教材,整理相关教学材料,稳定地传承学校优质课程。其次,加强校内外的团结协作与合作交流,培植校本课程开发发展的大气候。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与打开校门办教育的思路是分不开的,假使我们所有学校都有虚怀若谷的气度,不仅能欣然接受来自外界的赞扬之声,更能气度非凡地接受外界的批评与质疑,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肯定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健全评价管理体制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保障课程得以顺利地实施,还要在课程开发前后,对课程开发进行审议。课程开发前,审议委员会需对课程开发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估计其价值所在。课程开发后,需对课程开发达到的程度予以奖励或惩罚。课程审议委员会由专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等代表组成,由其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这些具体的规则需经过专家组审议,教师、家长等审阅过后方能生效,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委员会对其进行审议,并做好书面记录。审议要做到公开、民主、达成共识,审议后当众宣布结果。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凭一己之力,一时之性开发课程资源。学校要从选送教师进修、购买书籍资料等多方面给予教师支持。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负起总的责任。在管理上赋权与问责并行,谁分管谁负责,重在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制定课程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资源共享制度,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就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校本课程才富有个性,特色鲜明。 
  有效的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以及国家课程的高效率实施过程,更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同标准下各具特质人才的根本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权在学校,所以一所学校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发展理念及办学特色,就必须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文章。 
  学校的发展特色离不开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更离不开学校办学思想的引导。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82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上一篇: 校本课程开发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