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结题报告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7/30 17:10:45 人气:7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由于同学们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班级人数较多,以前我都是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已经形成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上课感觉没趣,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听不懂,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成绩差一点的同学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造思维,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问题。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认真培养,严格要求,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措施,促使其迅速成长;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要耐心帮助,促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去;对于中等生,则要鼓励引导,让他们跳一跳,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既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2.符合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绝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也有区别。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起来,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同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我们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讲授的事物。实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教学情境,克服在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获得成功。

3.符合智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的差异是很大的,智力不仅在个体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期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有些学生许多学科都学得很好,但就是某一学科学得不好,甚至只是某一学科的某个部分学不好。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之间的不同层次分清,而且要求我们要对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呈现的不同层次要分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目标之一: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目标之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文献资料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一些问题,以一份问卷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并进行分析,为给学生分层提高依据。

2、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其他学科和他人的分层教学的对策或成果中,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的经验,用以指导实验,提高研究成果。

3、实践研究法:立足课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注重课堂反馈,从中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4、典型案例分析法:通过听课等有效方法收集的具体的课堂典型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总结出可行经验,推广使用。

5、文献资料研究法:广泛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理论和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分层

高一共5个班实施分层教学,我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测评成绩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月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学优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中等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学困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学优、中等、学困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在同一班里,实施合理的分层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学优层的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上更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特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中等生的学生,给他们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还要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困生的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3、备课分层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学优、中等和学困三层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高层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

4、授课分层

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中等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探索“文字编辑与排版”中,在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有变化的板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优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5、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

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分层教学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设置练习的时候就得有难易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6、作业布置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某一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学困生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要求一题一解;中等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余力的同学进行思考;学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7、教学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班级的能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生测评成绩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分层。高一(1)班人数:60人

层次

学优层

中等层

学困层

比例

20%

60%

20%

人数

12

36

12

 

高一(1)班开学测评:

层次

学优层

中等层

学困层

比例

20%

60%

20%

分数区域

100―90

89—70

69—60分及以下

人数

12

36

12

主要特征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

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

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

学优层学生:本层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自信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自觉性和自主性都很强。教学目标设定为:紧密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中等层学生:本层类学生有上进心,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自学能力较弱,但学习主动性较好。教学目标设定为: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并逐步向A层学生转移。

学困层学生:本层类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差,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弱,厌学情绪高。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努力掌握课本知识,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向B层学生转移。

(三)总结阶段

学优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增强了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发挥。

中等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内知识巩固、利用率高,学习方法较实验前更为灵活。

学困层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高一(1)班期末测评后:

层次

学优层

中等层

学困层

比例

30%

65%

5%

分数区域

100―90

89—70

69—60分及以下

人数

18

39

3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经过反复论证确定本课题后,我就按照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展开了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们调动起来了,但期中考试成绩分层的班和为分层的班级比较下来,感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缘故。进入后半学期的研究时,我调整了前半学期的一些做法,如学优层的学生如何辅导中等层的作业,学优层的学生完全不做学困生的作业,对于中等生能做出来学优生的作业给予大大的表扬,教师再辛苦点,加强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分层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是期末考试分层班级和未分层班级的成绩对照表(1-5班是分层班级):

班级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1

89.2

40.2

94.5

2

87.6

39.1

93.2

3

88.5

39.8

94.1

4

84.8

37.5

92.8

5

87.1

39.4

93.7

6

82.4

37.2

91.1

7

83.1

37.6

91.8

8

81.5

36.8

89.2

9

82.3

37.4

90.6

10

78.9

34.7

86.3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我认为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对分层教学课题的研究,我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2、分层的班级相对未分层班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学生和老师交上了朋友,我们之间不仅仅讨论学习,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也经常一起交流。

4、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作业布置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九、下一步打算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定期的和其他老师研讨与交流,加强与上级科研领导、专家以及各校教科研教师之间的联系,以取得更高层次的提升和多方位的帮助,为课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73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