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竞赛 > NOC大赛 > 教师专业发展类 > 正文

网络教研团队评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6/25 8:57:07 人气:9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网络教研团队评优[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贯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精神,弘扬中国智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新路。

发挥网络环境激发教师智慧功能,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两类设计(详见“竞赛内容”)能力,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竞赛内容

(一)参赛内容

1.赛项任务:发挥网络教研优势,把好教学源头的质量关。

2.初赛内容:完成微课程系统设计或常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下简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初赛作品。

3.决赛内容:完成对兄弟团队初赛作品的循环评价,完成本团队初赛作品的修改升级,参加展示与答辩。

(二)赛项分类及其界定

网络教研团队评优分设微课程系统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两类。

1.微课程系统设计:微课程系统设计是微课程教学法独创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设计方法。作品须体现翻转课堂“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前,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基本特征,将技术融入学与教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程系统设计属于学习设计范畴,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课前设计必须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课堂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理解翻转课堂,请参阅《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19期P20《翻转课堂:从现象描述到发现本质》一文。研究微课程系统设计,可参阅《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年第2期P30-33《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本土创新》一文)

2.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优化解决方案的理论和方法。鼓励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资源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与教,尤其提倡通过教学方式创新,优化教学要素组合,促进学与教的质量最优化。(参见李维福主编《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原理与实务》P71-84<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三、参赛范围

(一)参赛对象

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各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由3名教师组成(每人限报1个团队)。

(二)参赛学科与组别

微课程系统设计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类均按照学科分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含中职)。

1.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9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并入相应学科或相近学科。

2.初中组和高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含石油化工类专业)、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10门学科,以及艺术类(含音、体、美学科;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专业)和信息技术类(含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并入相应学科或相近学科。

3.跨校组:鼓励中小学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教研组人员较少的学科,由不同学校同学科教师组建“跨校组”参赛。

四、作品要求与提交

(一)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按报名类别分为两类。

(1)“微课程系统设计类”作品包括:

1指导学生从事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案(电子文稿),如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见附件1)

2与课前自主学习配套的教学视频(1个以上,每个时长1-5分钟,最长不超过6分钟)。

3视频指向说明(电子文稿),简要说明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哪个或哪些学习任务。(模板见附件2)

4指导学生从事课堂学习的方案(电子文稿),如课堂学习任务单。(模板见附件3)

(2)“信息化教学设计类”作品包括:

1教学设计(电子文稿)。

2课件(含微课)。

3设计说明(电子文稿,不超过800字)。

作品提交时统一打包上传,是初、复评评价的依据和决赛循环评价的素材。

2.视频技术要求:

(1)时长范围:1-6分钟/个。

(2)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3)视频格式: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100M。

(4)音频要求:声音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5)片头文字:蓝底白字,包含“第X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赛项名称及规范的教材版本、学段、年级、学期、课程名称、课题主题、团队名称等信息。

(二)作品提交

1.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2.截止日期: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评审费,评审费标准详见NOC网站。

五、竞赛流程

(一)团队组成与报名

1.团队组成:参赛团队由3名教师组成,以学校为单位报名,每人限报1个参赛团队;报“跨校组”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校,须各自征得本校领导同意之后组队报名。

2.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

3.报名提交资料:电子报名表(通过NOC网站下载)和初赛作品1套,详见“四、作品要求与提交”。

(二)初评

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复评

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地方报送的初评获奖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复评成绩带入决赛

(四)全国决赛

入围选手现场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等奖中的优秀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五)决赛形式与要求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的方法进行,有三个环节:作品评价、作品修改、陈述与答辩。决赛现场提供网络环境。

1.作品评价:参赛团队协作完成对兄弟团队初赛作品的循环评价,即1号团队评2号团队的作品,2号团队评3号团队的作品,以此类推,最后序号的团队评1号团队的作品。如有团队放弃比赛,则顺延跳过继续循环评价。

评价要求:①提炼“亮点”;②指出不足;③提出修改建议(参见《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原理与实务》P19-121,世界知识出版社)。评价须对其他团队修改作品有真实帮助,也为本团队修改作品汲取养料。

为保证网络教研切实有效,评审指标依据下述三个方面制定: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相关说明 

1

提炼亮点

(30%)

发掘兄弟团队设计作品中的合理之处。论点鲜明,说理透彻,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根据初评作品与评价文稿评定

2

指出不足

(30%)

指出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认为没有不足之处者,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作出专门的阐述。

3

提出修改建议(40%)

提出修改作品的建议。建议对于提升作品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作品修改与准备答辩:对初赛作品进行修改,使作品的质量升级到更高层次。同时准备好陈述PPT或其他电子演示稿。

3.陈述与答辩:借助数字媒体展示修改之后的作品,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1)“微课程系统设计类”陈述与答辩:

A.入场: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参加展示与答辩。赛前,到赛场检录并拷贝作品。轮到展示时,将教材相关内容复印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视频指向说明、课堂学习任务单等一式两份,交评委老师。

B.展示与答辩:由参赛团队中的一名选手负责介绍作品,播放配套教学视频,限时13分钟(建议介绍7分钟,视频播放6分钟;也可以此为例,自行调整组合比例)。展示完毕,评委提出两个问题。参赛选手针对问题协商讨论(限时2分钟)后,由陈述选手之外的另两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两位选手回答问题的时间合计不得超过5分钟。

每个参赛团队展示答辩时间不超过20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类”陈述与答辩:

A.入场: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参加展示与答辩。赛前,到赛场检录并拷贝作品。轮到展示时,将教材相关内容复印件、作品设计纸质文稿等一式两份,交评委老师。

B.展示与答辩:由参赛团队中的一名选手负责陈述,时长不超过8分钟。作品介绍完毕,评委提出两个问题。参赛团队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协商讨论(限时2分钟)后,由陈述选手之外的另两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两位选手回答问题的时间合计不得超过5分钟。

每个参赛团队展示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六、评审标准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评审标准

序号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相关说明

1

达成目标

体现课程标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的程度。

20%

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评定

反映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内在要求的程度。

2

学习任务

与“达成目标”配套,具有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成目标的性质。

30%

3

学习方法建议

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0%

4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①有利于调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指导学生对将要发生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向往。

10%

5

预估效果

“任务单”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30%

提示

(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针对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设计的,其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必须满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要求。

(2)翻转课堂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内化知识与拓展能力两个阶段,“自主学习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3)“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率自主学习的支架,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应贯彻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备注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评审标准,用于微课程系统设计类作品评审。

(二)数字资源评审标准

评审内容

评审要点

分值

相关说明

微课程系统设计

配套视频

精准:能支持学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

50%

评委根据视频和《配套视频指向说明》综合评定

技术:动态、清晰、播放流畅。

20%

艺术:简洁美观,布局合理,吸引眼球。

20%

短小:针对完成任务的需要,开发1个以上小视频,每个时长1-5分钟,最长不超过6分钟。

10%

信息化教学设计

视频/课件

科学性:目标定位和过程合理。

60%

评委根据视频/课件综合评定

技术性:画面清晰和播放流畅。

20%

艺术性:布局合理和吸引学生。

20%

备注

数字资源评审标准用于微课程系统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作品评审。

(三)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评审标准

序号

项目

“课堂学习任务单”评价标准

相关说明

1

达成目标(20%)

“达成目标”体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即体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达到的认知基础上继续发展的意义。

评委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单评定

2

学习方法(10%)

“学习方法”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协作探究或展示活动。

3

学习任务(50%)

“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配套,具有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成目标的性质。

体现自主学习质量评价(检测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的关联性)。

体现“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协作探究主题来自真实情境。

协作探究主题建立在“进阶”达到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且难度大于进阶作业。

“展示准备”的设计有利于指导学生做好本小组在课堂展示协作探究成果的准备。

4

技术支持

(20%)

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促进交流,形成深度学习。

提示

(1)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组成部分(或曰阶段),“课堂学习活动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课堂学习。

(2)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必须满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关于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需要。

(3)项目学习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堂学习务必体现“协作探究/协作创作”和展示活动(陈述、质疑、阐释)。

备注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评审标准,用于微课程系统设计类作品评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审标准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相关说明

1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20%

依据课标、学情和教材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能够区分教学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之间的不同要求。

评委根据教学设计、资源、工具综合评定

2

学情分析(20%

符合一般规律;有地方特色或班级特色。

3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60%

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备注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审标准,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类作品评审。

(五)决赛展示与答辩评审标准

分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相关说明

可视化陈述(60%)

1

质量提升

(40%)

最终作品较之于初赛作品所作出改变的意义(改动之处是否有质量提升的意义)。

根据文稿、视频的质量评定

2

语言与

表达

(10%)

①陈述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无常识性错误。

②陈述方式是借助投影叙述还是借助纸媒朗读或背诵。

③语言是否规范流畅;表情神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肢体语言是否有助于陈述或教学。

根据陈述与媒体呈现情况评定

3

可视化

呈现效果(10%)

①视觉呈现是否体现设计者的传达意图。

②视觉印象是否简洁、清晰、提纲挈领,给人深刻印象。

③媒体操作是否流畅、稳定。

答辩(40%)

4

答辩

(40%)

①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性强,条理清晰,无自相矛盾或常识性错误。

②语言是否规范流畅;表情是否亲切、自然;肢体语言是否有助于阐明问题。

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评判

七、相关说明

1.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2.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3.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一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竞赛版)模板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

提示:用“版本+年级+学科名+册+内容名”表示。

 

/

2.达成目标:

提示:达成目标从教学目标转化而来,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曰认知标准。

 

 


3.学习方法建议:

提示: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不要“喧宾”夺了“任务”之“主”。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二、学习任务

/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或阅读教材,或分析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提示:含微视频链接等提示性信息。

 

 

 

 

 

 

 

 

 

 


三、困惑与建议

/

提示:该栏目为学生填写项目。

 

 

/

备注:

1.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

2.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别忘了删除所有提示项。


 

附件二

配套视频指向说明模板

视频主题


支持完成对应学习任务


借用他人视频说明

提示:如借用他人作品,请在本栏注明原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

 

 

备注:

1.配套教学视频旨在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2.视频数量根据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可以1个,也可以n个;假如视频超过1个,请用序号一一标明。


 

附件三

课堂学习任务单(竞赛版)设计模板

(以“四步法”为例)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

 

/

2.达成目标:

提示:课堂学习的“达成目标”应包括课堂学习活动在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方面达到的目标。

 


3.学习方法:

提示:写出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协作创作”或“展示”活动的方法。

 


二、学习任务

/

1.课始检测

(难度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配套教学视频相当,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之内)

/



2.进阶作业

(作业设计须根据“达成目标”和“最近发展区原则”,逐步提高难度;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

/



3.协作探究

(探究主题首选来自真实情境中的探究主题,语文、英语学科也可以选自教材中有创作意义的情境,理、化、生学科还可以选择有探究意义的实验项目,或者“进阶作业”中普遍碰到困难的内容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

/



4.展示准备

(展示“协作探究/协作创作”的成果,时间10分钟左右)


例:1.用思维导图(或其他思维可视化工具)梳理通过协作探究得到的个人学习收获;2.交流个人学习收获,并迅速整理出本组协作学习成果的要点;3.推荐代表本组参加全班展示人选。


三、困惑与建议

/

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

 

/

备注:

1.“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使用对象为学生;2.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

3.完成设计之后,请删除所有提示项;4.课堂学习活动的项目可以加减,可以重组。

☆注意事项:课堂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应努力体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发展融为一体。



[1] (对应《关于开展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中“网络团队教研”赛项)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66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