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报告 > 正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6 10:20:51 人气:8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题名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三、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形成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社会淘汰。那么充分开发和课程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四、课题的界定 

 1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用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均可成为课程资源。例如教科书、光盘材料、社会与自然方面可以调查研究的各种资源环境,各种可以的条件等;从狭义上来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材料,能否成为课程的内容,取决于教育者对课程目标任务的组织、资源素材的加工处理,例如网络上的案例和光盘等。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与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的前提,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2 、课程资源的特性        

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具体说来,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课程实施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证,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对课程实施必然起着促进或限制的作用。  

  课程资源又具有具体性的特点。任何可能的课程资源则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不同。因而,不同的地域,可以开发与的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的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的课程资源必然也是千差万别。同样是制定旅游计划,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制定的方案和视角是不同的。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例如,动植物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学习环境学、生态学知识的资源,还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统计的资源。学校附近的山,既可用于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用作调查动植物的种类。当有的乡村教师慨叹自己的家乡没有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单调的树木、一片片土地的时候,有的教师却能  

  看到家乡美丽的田野、广袤的高山,这正是熏陶孩子们美好情感的宝贵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多质性,要求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多种价值。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不会有课程资源缺乏的困扰,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变无用为有用,使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  

  3、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度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度和效度。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不能仅仅局限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如何开发并充分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信息技术。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4、如何开发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与开发,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基础设施与设备、教学信息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际情况。    ㈠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和   

教师不仅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而且是课程资源开发和的鉴别、积累、使用者,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发教师的课程资源。   

 ①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开发和课程资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课堂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然而,信息技术教师有他们自身的优点: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思想前卫。这样可以时间相对宽裕、上网时间长的优势,通过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论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教材,开发新课程、新资源,逐步理解、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资源开发意识。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才能在实践中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下面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教师成长网,信息技术教师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全国最新的教育理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提高的教学案例。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教师博客。

②更新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发展、更新。不同发展时期,对于信息技术老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新课程标准中除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外,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其中蕴涵了部分信息学、传播学、系统论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还渗透了人文、艺术、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原来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老师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基础上,不但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努力开发自身的资源,才能更好地驾驭本学科的教学。“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需要一壶水”,这一条在新课程中仍然是教师们提高自身水平应该追求的方向。但是,在新课程中,不能再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收的水杯,而是有自主意识的发动机,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储存到更丰富的能源,产生更大的能量。因而教师还必须要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③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群体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群体,缺乏的是老教师的经验和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虚心向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老教师学习,积极申报课题,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做到年年有课题,人人有科研,把参加教育科研作为提升自我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才能让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快速成长,形成具有个性的、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教师才能成为新课改中最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下面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学校教师就信息技术学科主题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进行研讨。   

 ㈡关注学生,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 , 教学内容更新 , 教学方法更新 , 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非常重要。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①科学、合理的开展实践活动,张扬学生个性    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特殊,有大量需要学生实践的内容,因此,让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走入了误区,以为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活动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目前,学生水平差异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其它可用资源,有创造性地完成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从而,也能为新课改提供大量的、宝贵的课程资源。  

 ②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因此,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表面上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充满了兴趣。只有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最清楚,掩盖在这种兴趣下的,其实是一种浮躁的心理,对什么都有兴趣,但都不会长久。因此,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挖掘、不断发现。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育对象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所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下面看到二幅图片就是课堂上我们捕捉到的老师与学生就操作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上课积极踊跃地发言。    

③善于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比如课件的制作、设计等大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㈢加强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同时,基础设施与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必须科学、合理,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对此,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    

 ①合理投入、充分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购置设备时,要遵循“合理投入、充分、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投入进行全面规划;切忌目光短浅,设备配置低端,导致重复建设,或者,  一味地追求设备配置 , 随大流,“盲目攀比”。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校的硬件设备与软件 ,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还要结合本地或本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因地制宜。   ②科学管理、有效保护   在管理和使用已有设施和设备时,坚持“面向教学”的原则,      

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效服务;注意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率,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图书室或电子阅览室等要尽可能向学生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掘和当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电视台、展览馆、信息中心以及其他可供的校外资源。  

  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好有关设备的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设备更新。   

㈣教学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资源包括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  

充分开发、数字化资源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连入互联网,因此,数字化资源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形式。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成为开发、数字化资源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发数字化资源。 

.建立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系统,提供信息技术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信息技术教师间的交互; 

 2 .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     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   

3.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   

合理开发、使用非数字化资源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而忽视传统的媒体形式资源,如图书、报刊等纸张印刷品。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传统媒体目前在我国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出于版权方面的考虑,并不通过网络传播。因此,合理开发、使用非数字化资源,也是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    

5、开发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①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以往大家往往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其实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②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努力发挥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建构地方或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北京可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人文资源,延安可围绕这一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来创设建构地方课程,海南岛则可海岛、大海、热带景色风光等自然资源开发课程,北方冰城哈尔滨可以充分北方的冰雪资源开发课程。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校,可开发和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则可以现成地当地的山川、江河和动物等自然资源。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各自的角色功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③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课程的方式来呈现的。有些课程以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心智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有些课程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有些课程则可以训练人的动作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联系,还要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这里有三点应该注意:一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不盲目仿效其他学科教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往往容易弄巧成拙;二是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因此,应提倡课程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三是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如果没有最适宜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    

④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和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也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方式。还要加强实践的研究,并且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五、研究现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在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一直是课程研究的主流,体现着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基本以校本研究为主,重视学校教师的参与。西方国家对课程开发的研究取得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自建国后就已开始,但进展不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课程资源的来源、范围、形式和采用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再认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再将教科书、教参、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课改先行研究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存在问题等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开发了一些课程资源文本。国内各大网站也几乎都有关于课程资源的内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观点。  

 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更是一项新的尝试。国内部分省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资源,但这一工作在我省尚未开展。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将面临着研究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紧迫问题。   

六、理论依据   

1、依据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和讲解上,不会花费大量时间,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上,   使学生在资源时更为便捷。即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比如学习资源),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开发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促使学生知道如何资源开展学习。  

 2、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课程资源。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生活和经验进入教育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二是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是新课程得以成功推行的保障。   

七、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误认为教材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所以,各地各校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就局限于对教材的修改、更新、补充上。这样不仅放弃了大量鲜活的课程资源,错失了开发潜在性课程资源的良好机会,还使原有教材的传授显得格外枯燥乏味,过于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传统的课程开发制度规定全国通用的统一教材往往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教师的任务只是不折不扣地理解教材并贯彻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成了教育专家、学者们特有工作,而师生却失去了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力。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们被忽视、闲置起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也未能得到极好的展现。这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校内外、课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必将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教育内容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全社会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全民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得到提升,推动学习化社会的来临。  

 2、有利于克服国家课程弊端,呼应新的课程形态。开发好课程资源,不仅对拓展课程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对课程学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改进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化学知识的传承中的具有导引、链接、固着的功能,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好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弥补国家课程教学中的种种不足,促进学生对国家课程的掌握。   

3、有利于提高研究者教育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每一个参与教师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固定的格式或步骤能模仿,可以说课程资源的每一次开发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和探索。所以,要保证课程资源内容的成功开发,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自己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扩展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中,还可以促使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长、挖掘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风格。另外也可以促使研究者更加注意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达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目的。  

 4、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掌握先进的课程理论,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成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资源的主人。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整理一套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资源的方法,以指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通过研究和和实践,开发一批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为教学一线老师提供教学素材和资源支持,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主动理解课程,形成实践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与探讨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以及开发的意义;探讨如何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研究新课程资源开发与的原则、途径、方法、存在问题和困难;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及相关关系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基本类型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调查与分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研究;探讨总结因地制宜开发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基本做法;研究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的协调机制;探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的误区与盲区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

 3、本课题选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途径与方法及资源建设的研究。   难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效的研究。  九、研究原则  立足现状,关注学生,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      

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十、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注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注意吸收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1、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现状资料,从而获得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一些思路,形成我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调查报告。   

2、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实际,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改进教育方式,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3、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拥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尽可能地搜集当代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文献,总结他们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研究少走弯路,避免走老路。从而开发出适合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运用观察和个案研究法,通过把传统课程资源与新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影响的比较研究,把有关研究结果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把理论转化成实际操作原则,在实验中检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张建全,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呈报,以及课题研究信息综合处理等工作,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和研究文本起草。  

 李娟,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与编印,开展日常工作,主持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等。开展课题研究、起草课题研究报告和资源研究论著,撰写研究文章。负责信息、资料收集和处理。   十二、课题研究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方案制定。(200911月——12月底)

第二阶段:《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上)  20101月——3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中) 20104月——5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下) 20106月——7月)      

第三阶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本(必修)章节资源开发建议》 20108月——10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本(选修)章节资源开发建议》  

201011月——20112月)  第四阶段:撰写结题报告,准备验收材料。 20111月——3月)

 十三、预期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报告,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文本、课件、光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外学习资源》专著。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308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