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报告 > 正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2/24 19:44:54 人气:34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南召现代中学

        为了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步伐,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我校于2016年6月申报了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室网、校园网、城域教育网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在逐渐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实施一年多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加强了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旋律,扎实研究,带动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课题中期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背景和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一种保障、一种可能。国家耗资不菲的投入用于教育信息化,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新型学习环境、主动地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个性化学习的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的学习。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考虑其不同的学习需要,在教学组织上,尊重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对原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活动。“探究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活动,但探究发现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习得方法。教师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发现,让科学的创造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及开展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运用实践研究的方法对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及策略,同时也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界定

新课程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第一,可以从理论上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构建理想课堂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第二,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前提前预习、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问题成为习惯;第三,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寻求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四,能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的培养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把自主探究、主动解疑变成学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模式,变成学生自觉的心理过程,使其养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研究品质,养成自觉预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使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让学习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充分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不仅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要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如何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2、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使用学习资源,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主要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传统的教学问题的分析,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总结,进一步证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个性化学习的理论研究。

(2)信息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模式探讨。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运用和网络课程在中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在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注重发挥学生个性,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时间和地点。通过研究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愿意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

应用教学实验法来研究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典型案例的研讨分析,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五、研究过程:

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本课题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重点突破、阶段总结”的管理思路,实行分级管理体制。

第一步:摸底调查

1、确定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主);

2、确定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分类;

3、提出假设:采用实验法,可以解决相关问题;

4、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并设计与实施;

5、结果应用:问题得到了解决,既以得到应用又可以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提高。

第二步:知学情定计划(研究学生学习现状、认真分析教材、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计划与措施)。

第三步: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具体制定出信息技术课堂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个性化”能力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步:阶段性评估,班级自我纵向比较,及时调整策略。

第五步:结合教学实际,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个性化学习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呈现结题报告、相关论文、相关课型课例

七、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播种知识,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活动中生成和生长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条以“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操作样式已基本构建。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二)课题组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经过锻炼,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提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获得不小成果,如吉付国老师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班主任,董麒麟老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并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三等奖,全国V课大赛二等奖。王有强老师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 荣誉称号、并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闫大彬老师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陈鹏老师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2.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一年多来,课题组老师教师多次为校内外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教研课,老师们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论文及教案多次获奖或发表。张莹老师的论文《信息化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与策略研究》被教研周刊登录,董麒麟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被CN杂志《新校园》发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被CN刊物《科技视界》出版,《高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研究》被CN刊物《电脑知识与技术》录用。闫大彬、董麒麟、张莹三位老师共同探讨研究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被评为县级一等奖。董麒麟、闫大彬、吉付国三位老师共同申报研究的《高中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获得县级一等奖,董麒麟老师组建的社团活动获得县级二等奖,闫大彬老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县级三等奖,王有强老师的《黑客问题研究》获得县级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

(三)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慢慢尝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参与实验的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化学习能力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八、结果分析与结论:

1.严格抓好课题研究制度是保证搞教育科研,一定要真抓实管。我们固定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经验;平时领导注重深入课堂,指导上课,小结提高;经常性地督促教师撰写论文。

2.用课题研究来促师生共同进步

一年多来,老师们的研究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早期开发,教师队伍素质也得到提高,带动了身边其他老师成长。

3.存在问题,是促进继续研究的动力

我校作为一个县城的现代化学校,网络班班通的顺利使用和电子白板的普及应用给该课题插上理想的翅膀,因此自主学习阶段借助网络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全面铺开;课外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课堂的展示环节才能使个性化学习更加高效开展;学校网络管理质量紧跟课题研究的步伐。但是个性化学习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与“纪律、噪声”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个性化学习的最优化;如何更好地渗透信息技术应用于课题研究中,提高个性化学习效率……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2138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