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题申请 > 正文

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0/4 13:14:49 人气:14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课题设计论证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2、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3、研究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

(请按以上四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以内)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由于教师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关键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教师的发展都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的学习者。

目前,我国高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技术能力水平欠缺;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本课题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提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并逐步规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要想在新型的教育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近些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大量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远程教育网络等,丰富了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改革。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以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为手段,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的需要。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定期培训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二、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1)教师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2)编写适用于本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的校本教材。

(3)构建课题研究所需的教师信息学习专题网站。

(4)在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培训实践中,初步探索并构建高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新型模式。

2、研究内容

(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研究。

(3)教师信息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找到适合本校教师的学习方法。

(2)调查法:调查各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实施方案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验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4、研究阶段

首先分析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评价。

研究时间从2011年7月—2013年6月,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通过组织座谈、进行讲座等形式,使我校教师对于“信息素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通过调查、听课等形式,了解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月)

①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

②培训组撰写学期培训计划和教案,并组织培训。

③确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④积累典型案例,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改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完善各种资料,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迎接有关专家的验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确定后续研究方案。

(4)预期成果:

①教师能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评价信息、运用信息,形成教师在网上工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建立校内教师网上教学及研究站点,将自己的学习果及经验做成主页,进行网上交流;将教师优秀课堂录像进行整理,发布到校内教学资源库中,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③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出版有关教案专集、论文专集、课件专辑和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专集。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曾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进行研究,并于2010年顺利结题,获得了河北省电化教育馆颁发的《结题证书》。在课题研究期间,全校共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主要有《加强信息素养,迎接技术革命》、《从信息素养现状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培养》、《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初探》、《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探索》等,这些成果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共12人。

课题负责人赵轶,教学副校长,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本科学历。

课题组其他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平均年龄在33岁,年龄结构非常年轻,有学校的中层干部和各学科的带头人,他们对计算机操作都非常熟练,能较深刻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从事此项研究。

2、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

将来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学校建有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厅,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了联想品牌电脑。目前全校共有计算机800台,全部与互联网对接。此外,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阅览室,藏书20万册,报刊杂志达到356种,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料。

我校在新课程培训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了初步的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积累了一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学校共300多名教师,其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富有朝气,具有创新精神,给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在经费和时间上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可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教师信息素养评估的定量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丽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模式研究》肖劲光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小学电教

《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孙伟

六、预期研究成果

(限  10  内)

20117月—20119

论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培训的重要意义

201110月—20126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程工具书

201110月—20126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途径、方法的研究论文

20126月—201212

课题研究专题网站电脑软件

20121月—20131

教师课堂教学课件及教案教案集

20119月—20136

阶段研究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 

 2 项,须含研究报告

20132月—20136

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研究论文

20126月—201212
课题研究专题网站电脑软件

课题名称: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提示:不可出现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等个人资料)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2、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3、研究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

(请按以上四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以内)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由于教师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关键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教师的发展都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的学习者。

目前,我国高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技术能力水平欠缺;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本课题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提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并逐步规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要想在新型的教育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近些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大量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远程教育网络等,丰富了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改革。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以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为手段,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的需要。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定期培训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活页1——


二、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1)教师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2)编写适用于本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的校本教材。

(3)构建课题研究所需的教师信息学习专题网站。

(4)在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培训实践中,初步探索并构建高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新型模式。

2、研究内容

(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研究。

(3)教师信息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找到适合本校教师的学习方法。

(2)调查法:调查各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实施方案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验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4、研究阶段

首先分析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评价。

研究时间从2011年7月—2013年6月,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通过组织座谈、进行讲座等形式,使我校教师对于“信息素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通过调查、听课等形式,了解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月)

①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

②培训组撰写学期培训计划和教案,并组织培训。

③确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④积累典型案例,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改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完善各种资料,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迎接有关专家的验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确定后续研究方案。

(4)预期成果:

①教师能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评价信息、运用信息,形成教师在网上工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建立校内教师网上教学及研究站点,将自己的学习果及经验做成主页,进行网上交流;将教师优秀课堂录像进行整理,发布到校内教学资源库中,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③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出版有关教案专集、论文专集、课件专辑和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专集。

——活页2——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曾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进行研究,并于2010年顺利结题,获得了河北省电化教育馆颁发的《结题证书》。在课题研究期间,全校共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主要有《加强信息素养,迎接技术革命》、《从信息素养现状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培养》、《物理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整合初探》、《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探索》等,这些成果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共12人。

课题负责人赵轶,教学副校长,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本科学历。

课题组其他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平均年龄在33岁,年龄结构非常年轻,有学校的中层干部和各学科的带头人,他们对计算机操作都非常熟练,能较深刻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从事此项研究。

2、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

将来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学校建有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厅,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了联想品牌电脑。目前全校共有计算机800台,全部与互联网对接。此外,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阅览室,藏书20万册,报刊杂志达到356种,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料。

我校在新课程培训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了初步的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积累了一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学校共300多名教师,其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富有朝气,具有创新精神,给教育科研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在经费和时间上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可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教师信息素养评估的定量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丽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模式研究》肖劲光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小学电教

《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孙伟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2065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