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结题报告 > 正文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0/4 11:59:46 人气:7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结题报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再现,动静结合的图示动画,丰富详实的历史图片,色彩醒目的文字,使呆板的史料在课堂上栩栩如生,甚至使学生身临其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合理地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不仅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掌握较明确的历史概念并清晰的记忆,并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历史知识。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由于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领悟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

一、课题基本情况

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经审定,被立为全国教育部 “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从2011年10月起动,到2013年6月基本完成研究工作,在三年的时间里我校课题组认真开展整合实验,并进行总结和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2、基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设计。

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模式。

4、如何评价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

5、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6、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7、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对信息技术环境与设施的要求。

8、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9、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10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1、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1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4、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15、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注意力、情感等非智力因 素的影响。

16、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教学资源,包括课例、课件、教学设计等。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我们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在多媒体辅助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公开课、教研课为研究的形式,突出对公开课、教研课中新的教学方法的效率、作用、并进行集体评价与研讨。具体方法有:

1、资料法。搜集、阅读、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理论及成功的课例,从中借鉴经验,进行积累。

2、观摩法。组织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从中汲取经验,进行思考和创新。

3、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教师就同一课题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上研究课,通过对比研究,形成、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或经验,按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记载。课题研究结束时进行工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通过经验总结,概括提炼出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和影响。

5教研促进法。以学校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途径,加强研究的时效性、针对性。同时,通过交流和评价促进研究的深化。

6、案例分析法。对实验教师的成长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成长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我们将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远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四个研究目标:

1、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形成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信息,探究课堂教学的互动型模式。

2、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交互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课题研究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3年6月,共分5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有: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确定研究人员,并对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二阶段:前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有:

1、实施整合实验和研究;

2、组内交流整合经验,教师通过培训、相互交流克服在整合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集整合课程设计、课堂实录和课堂观察、实验数据;

3、探讨整合模式、整合课评价方法;

4、培养整合骨干。

第三阶段:初步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有:

1、对前期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2、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模式;

3、总结课程整合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提高教师整合能力的办法,初步形成教师整合能力的校本培训模式;

4、初步形成整合课的评价方法。

第四阶段:后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有:

1、前期实验教师在继续实验,检验前期实验成果,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实践

2、利用前期成果,将实验扩大到其它学科,开展第二轮实验教师的培训

3、第二轮教师开展整合实践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1、收集研究材料,总结经验成果。

2、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3、聘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出“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化创新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通过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双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自主阶段:提供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课件、教学软件、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社会教育资源.该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方向。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从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初步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历史情境的创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的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效果更为突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历史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合理想像。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明治维新》时,首先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明治维新》多媒体课件资源,了解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通读教材,理清本专题教材的基本结构,最后通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可以以“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措施——历史作用”为本专题的框架结构。然后我利用有关的《大国崛起----日本》的视频和一些补充的文字资料、图片,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人物的活动进程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探究阶段:

1、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在自主探究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观察、阅读、分析、判断、加工整合等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意义建构。

2、协作讨论,优化建构。协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交流则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占有一定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原则。重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因此,我们在历史教育中最大限度地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进展往往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核心问题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致力于学生获取探究方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一般采取同桌或前后同学组合,也可以自由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使得探究过程不仅是获取结论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 。让他们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每小组研究若干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上网搜集学习资源,或按老师的指引到指定的服务器上寻找课件进行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寻找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到个人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

师生交流是教学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面对面或电子举手与学生交流与探讨,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当堂解决。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通过媒体网络的BBS、电子白板、Web论坛、Email和Oicq号码、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等功能相互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从而深入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归纳,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3、创新阶段

本阶段是意义构建和创新的阶段,是探究阶段的升华,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收入课堂,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一定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并不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些知识点、学会简单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去解决一些新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建构出富有个性化色彩和创见性的意义。因此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在体验、体味、体悟历史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恰恰能让历史教育走出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令人如痴如醉、引人入胜的堂奥。驰骋在广阔的历史舞台、历史人生。

(三)“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历史课。历史新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协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关于教学模式,首先避免两个错误的看法:一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公式,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死板地去套用它们;二是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个学习方式并且该方式是一成不变的。这两种看法都会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结果和影响。教学设计时可以找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主题展开层层设问,创设情景,启发思维,深入探究。

2、“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如: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吸引力、层次感和针对性,在激发感知,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启发思维,控制学生的探讨思路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3、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活动的余地大,需要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一方面要处理好教材内容,详略得当。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它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利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激发兴趣,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于突破重、难点,揭示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完成意义建构。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网络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任务繁重,科研人员还需加强学习。

2、此课题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上,在对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和提升上存在着困难,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需要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4、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八、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

1、继续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2、选取不同学科内容与不同课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系统研究,加强研究的成果共性和理论层面的提升,使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3、在研究过程中,继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视频资料;加大反思力度,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加强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发CAI课件,充实教育教学资源。

4、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进行。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205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