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班主任工作 > 正文

班主任带班四个境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8/16 22:48:18 人气:8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班主任带班四个境界

吉首国际实验学校:龙智   

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一是权威,二是情感,三是制度,四是文化。这四个境界有一个层级变化,即最初级的班主任,靠权力和权威因素治班,稍微好一些的班主任,用感情治班;优秀的班主任懂得仅仅是感情还不够,还得有制度约束,比如说目前国内很多教育名家,无不以制度育人为长。但这还不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治班。虽然我们提倡班主任带班要有这四个境界,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任何一种境界,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好处,只要把任何一种管理境界做到极致,都能够给学生很好的教育。比如说最低境界——权威治班。

一、权威管理的境界

权威治班是班主任治班的最低境界,用权威治班也是治班的下下境界,因为权威教育下的学生,培养的也是权威的奴隶。比如说我们一些很专制的老师,自己当年在老师蛮横专制的教育下,对老师很反感,也很痛恨。可等到他做了老师之后,又觉得这种方法教育最简单,最能够出效果,于是也学会了用专制去教育学生。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小心自己成为你痛恨的那个人,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权威治班,通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简单化的权力统治,一个是个人人格的威望影响;前者表现粗暴专制,后者表现得比较温和平静。简单化的权力治班可以说比比皆是,也延伸到教育管理的每个角落。随便一抓,就能够在实际工作抓出很多这样的典型:班主任是班上的绝对权威,所有的事情都是班主任说了算,谁也不能够反抗;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就认为是对权威的挑战,就认为不是好孩子;学生有疑问了,首先不是解决,而是需要人家接受,接受之后我们再说为什么„„

这种教育好不好?我认为不好。但是这种教育管理能不能够取得成绩?现实却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很多用权威治班的班主任,他们的班级管理往往比那些用情感治班的班主任效果好得多,班级风气、学习成绩都好。因为不好,学生就要挨骂受处理,再小的孩子也知道为眼前利益努力。正因为如此,很多班主任迷恋   权威教育不放手,因为他简单,因为他可以立竿见影,因为他让班主任体验一种至高无上的尊重。所以,当教育专家们批评这种教育管理境界时,在现实中总有些老师不服气地说:你说我低级也好,初级也好,现在的学生三句好话当不得一棒子,不在学生面前用点权威,学生不服管啊!我用权威治班,管理好了就是英雄。 因此,对这种观点,我不反驳,因为我们无法要求每个老师都一样,事实上,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手段,只要你把他们的先进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也能够产生好的管理成绩出来。

我在初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是一个典型的权威带班的追随者。2000——2002年,我初做班主任的前两年,我也秉承了我们过去一些老班主任的传统做法,如严格接班,不随便说笑,甚至连走路,都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老班主任也常常这样告诉我:学生不能够惹,要严厉。他们还举了好多的例子:某班主任学生迟到,罚操场上跑20圈,结果班上服服帖帖。某班主任学生不听话,喊出来下蹲运动,一次就是100个,罚到学生站都站不起来,谁还敢乱来?某某班主任确实有威信,台子上一站,下面鸦雀无声„„于是我每天从起床、早自习、早操、课间操、就寝等,全面跟紧。经常是上课预备铃一响,我就站在了教室前面;熄灯铃刚过,我就到达了学生寝室外。对违反纪律或有损班级利益的学生就采取罚站、罚跑、罚抄等处罚。由于我的敬业和扎实,这样一个传统、权威的管理模式,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管理效果——我的班级,无论是在学校各项流动红旗评比中,还是学习成绩,都在同年级班级中遥遥领先。成功吗?当时我确实很自满,但是现在我对那种管理方式嗤之以鼻,心太累,也太没有教育的技术含量了。

权威治班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个人威望的影响,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权威教育和管理;越是名师的班级,越容易带,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因素在里面。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到您班上来,就已经知道你是名师了,他们就会对你崇拜和尊重,并愿意从潜意识里接受你的权威教育。李镇西开学时对学生赠送书籍让学生知道他的强大,魏书生的学生对他言听计从,都是个人权威管理因素的运用。 因此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要明白用心把每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做到了极致,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权威管理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你非常崇拜,并以此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二、 情感管理的境界

情感管理就是对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以爱心感化学生,用爱治理班级。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基础,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都会把爱化作一种动力,用来督促孩子,教育孩子和影响孩子。 但是,情感化教育再好,再完美,始终是一种个人化的人治管理,脱离了具体的某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教育管理效果,那就很难说了。很多名家的办法在他们自己身上有用,在我们身上就不一定有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完美的人治很难推广的一个关键原因。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慢慢地我们也认识到:爱不是万能的,爱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来看郑学志老师的一个教育实例: 他曾经先后教过两个残疾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这我只举一个)。其中有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大家都特别关照他。可是这种关照,不仅没有把这个孩子培养成知爱感恩的人,反而养成了他暴戾、偏激、霸道的性格。他总认为这个世界对不起他,他把大家对他的特殊关照,当成了他的特权,还动不动欺负女生,搞恶作剧。很多老师都对这孩子不厌其烦。 

面对这样的孩子,郑学志老师也曾尝试用爱去感化他。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他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打造成长计划,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他,在学习上竭尽所能地帮助他,还为孩子开辟了生活特区。孩子患肠炎拉肚子,郑学志老师还背着他上厕所;学生搞卫生,从不让他干重活。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是块铁,也想用体温融化他。郑学志老师总想通过自己这样没有奢求回报的爱,把孩子从暴戾、偏激、霸道性格中拯救出来。

但是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领情,他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因此,他依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这个孩子又一次故意把墨水滴在前面那个穿白衣服的女生背上后,郑学志老师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应该无视孩子“残疾”的存在。 于是把那名学生请到办公室,明确地告诉那名学生:“你除了身体和别人有  点点不同之外,并没有比别人少了什么。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幸。有些人,从小心脏就有问题;有些人,患了这种那种传染病;还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全,但是心里边有问题,比如说精神病„„从本质上说,这些人,都是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把不幸写在脸上,并没有强迫别人给他们关照。因此,从现在起,我不会给你特殊照顾的,你想得到我的器重和关注,就必须自尊自重自爱。”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不理那一套,孩子也就不哭了。说也奇怪,那次谈话之后,那孩子反而收敛了。不是郑学志老师不爱孩子,而是这件事情让我们认识到:“爱需要智慧,需要技巧。不是我们的传统中医,人家缺哪项,我们就给他补充哪项。教育的爱不是这样的,人家残疾,他们不需要我给他们廉价的同情,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一味的同情和怜悯,反而容易伤害他们。” 我也很赞同郑老师的教育方法,在我班上也有类似的例子。  

教育管理,仅仅是有情感就够了吗?不,感情只能够说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前提,但是仅仅是有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用各种制度化的东西,各种民主的生活状态来教育学生,那才是最好的教育管理手段。

再说,我们仅仅依靠情感来教育管理,弊端也是很明显。一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尤其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感情后,学生不听话,或者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我们老师就会失望,就会觉得划不来甚至丧失了教育、管理的信心。我们也常常这样说学生——现在的学生简直就是白眼狼,怎么对他们好,他们都不领情?情感化教育管理,很少不计较情感付出之后的信息反馈的,一旦遭遇不良信息反馈,是不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打击?二是激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当我们的激情不再,热情不再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够继续做好班主任,这就很难说。事实上,我们很多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老师工作很有起色,带第二届、第三届的时候,感觉就不如第一届,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情感教育管理感情不到位,管理就有难度。三是情感教育管理影响面太小,不能够映射到每一个学生心灵上去。可以说,班主任情感滋润最多的两类群体,就是好学生和差学生,对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则对不起,忽略了。因此,能够弥补情感教育弊端的,最好的是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

三、制度化管理的境界

制度是管理的最好武器,也是约束学生的最好的武器。尤其是精细化的制度管理,往往能够让我们班主任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我们看看魏书生,看看李镇西,他们无不是制度化管理的典范,尤其是精细化制度管理的典范。

在制度化管理上,魏书生做出了经典的解释,他把制度细化到每一个钉子眼上的环节了。我们来看看魏书生的制度化管理的六个机制。

1、  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收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这里的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班长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的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协调机制  

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4、督导机制  

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5、引导机制

魏书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魏书生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6、监控机制  

魏书生不在家,但是他的监控机制很好,一旦学生中出了什么问题,马上就有人告诉他,或者代他处理。监督是权力制衡的结果,一个班级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就不能够不放权。放权之后,如何发挥舆论的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进行约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放权不等于不管,而是让大家来管。   

三、文化管理的境界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什么是文化呢?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么解释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按照哲学意义的解释,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

理解这一个定义,对我们解读班级文化很有帮助。说到底,班级文化就是我们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教育范围内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审美导向的总和;它包括我们在班上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娱乐观、休闲观,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思想,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学习习惯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学生共同班级心理的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对创建一个优秀班级很重要。班级文化是一种让学生有共同心灵归属感的精神牵挂,是我们班主任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的粘合剂,它常常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思想氛围,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然会懂得使用班级文化,增强孩子们热爱这个班级,喜欢这个班级,并以生活在这个班级为自豪的思想感情的。反之,你没有建立一个这样的班级文化,孩子们从哪里体会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呢? 用文化来管理班级,我们不能够离开一个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班级精神。

精神的力量时刻让我敬畏。不知道大家看过科普片《人蚁之战》没有,当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着非洲地区那漫山遍野的蚂蚁,当那些蚂蚁以坚不可摧的阵势横扫一切,当万兽之王的狮子在蚁群中眨眼变成一堆白骨,当人类智慧的河流横亘在它们面前,它们滚抱成巨大的蚁球渡过水面,以部分的牺牲换取整个蚁群冲锋的时候,你感不感到恐怖,感不感到精神的敬畏? ——这就是军团蚁给我们的启示!我想,如果一个团体以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团结在一起的时候,任何人都将对它充满敬畏。

因此一个班级不能够没有精神,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全体师生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它是一种摸不着而又不可更改的强大的习惯势力。这种习惯势力强大到如果你把握不当,一种堕落的班级精神足可以毁掉一个学校。相反,如果你引导得当,一种健康的班级精神,却可以振奋很多人的一生。

李镇西老师就很擅长创设班级精神,在他班上推行过“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我和别人不一样”等等班级精神,对教育好学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我在班上也努力摸索我班的班级精神如“斑马家族”“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是自主的人”。

在这里我们要推崇文化管理,因为它是我们管理班级的最高境界也是与其比之较为完美的。但在我们现实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无论是采取最低级的权威治理,还是最高境界的文化管理,如能把其中的先进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身和心都健康,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发展,我想我们的管理都是成功的。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199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