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4/11 20:12:52 人气:69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

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FJCGJJ12-045

课题负责人:袁磊    中学高级教师    福州第四十中学

主要成员:陈  曦、倪志坚、陈健英、张惠萍、林  锌、叶小容、

林小玲、谢小华、陈生尧、吴  健、李江涛、林晓峰、

高  茜、郭愈宗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我校研究本课题旨在搭建完整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研究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致力并达成学生学习能力即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的培养。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五点:关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关注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改进;关注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况的现状;关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探讨。

围绕这些研究内容,我们明确了具体的研究思路:

1.以科学管理为动力,制度建设求创新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专门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与应用、开发教育资源。要求课题组教师每周采用电教媒体上课不少于3次,每学年自制多媒体课件2个并提供给学校素材库,每学年上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公开课2次以上。

2.以教师培训为关键,教学改革求效益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是建设好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计划组织各种校本培训,如青年教师计算应用初级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页制作培训等。使大部分教师达到二会:会上网查阅资料,会制作简单的课件,课题组老师学会制作个人网页。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 第一个层次:全体教师的培训。第一阶段:掌握各种媒体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习使用网上资源。第二阶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掌握目前最先进的1-2种制作平台工具。

3.以课题研究为根本 ,应用水平求领先。

在科研先导、科研兴校、科研促成长的理念指导下,我校以课题为抓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信息的触角深入课堂。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开展网络教学的尝试,学生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要针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内容进行研讨:(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为了实现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研究局面,我们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课题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课堂“请进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收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及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如现有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进行研究,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反思修正计划,再实践、观察、反思,取得第一手资料,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达成研究目标。

4.经验总结法: 研究的主要成果,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课、网络资源库等形式进行总结。

二、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 明晰了概念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与人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相比,更强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 “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它的核心是信息学。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

2. 明确了做法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搭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框架与平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时调整实验的内容及方法、总结好的经验。

3. 得到了认同

通过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和课题研究总结阶段的两次针对部分师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如图),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4. 收到了成果

从我校师生的课堂实效方面和教学成果展示方面都说明,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基本达成既定目标:搭建完整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学生学习能力即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均得到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运用电脑、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了以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 获得了肯定

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先进行列。教师的课例、论文、课件以及学生的各项相关比赛均位居仓山区首位。我校每年都有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市、区级教学开放日或开放周活动,发挥辐射作用,多次收到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二)研究对策             

1. 争取教学观念上的突破。通过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各种教改实践活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2. 争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突破。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 争取学习方法上的突破。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经验交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

(2)收集实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积累实践经验。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思维培养的实效性。

(4)鼓励教师搞科研,根据成果的等级进行奖励。

三、成果与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潜在价值

1.对课题研究的重新认识:教师一定要参加课题研究,做个研究者。

在一线教师的认识中,课题研究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是专家、学者和能人干的事,普通教师只要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感、不能也不想受那累。但真正走进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教师们,就不得不迫使自己进入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和研究,在繁忙中挤出时间学习理论,不断的思考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地分析整理、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如今我们已经完整的经历了一个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大部分课题组成员觉得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快速的成长和成熟,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导向,遇到问题会自觉的去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积极主动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真正体会“经历课题研究过程也是我们课题追求的一个目标”。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我校是福建省评上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唯一的一所一般中学(非重点中学),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承担有三个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更新或添置硬件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为学校教师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信息技术素养高的全能性骨干教师。

目前,全校教师均通过福建省人事部门计算机登记考试,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全体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为支撑的高效课堂教学,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多媒体为载体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

1. 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从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的反思及今后设想等八个方面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2. 课题相关论文

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四位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一位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获福建省“三优联评”优秀论文汇编(第七届、第八届);有25位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收录在校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中。

3. 教学资源库

通过课题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原创的优秀的教学课例、课件和校本练习、部分教师的微课案例、部分教师的教学课例录像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两年来,全校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已经初步建立起涵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校内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均能自如地在网络和资源库上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有些教师还在网上有多个个人主页,发表自己的课件、案例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4. 高效课堂案例集、高效课堂反思集、论文汇编

2013年11月26日开展围绕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区教学开放日活动。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汇编推广。

2013年8月收集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48篇汇编成集,供校内外交流之用。

5. 教学实录

录制部分教师的公开课教学课例录像和部分教师的微课课例,供广大教师进行观摩研讨之用,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

6. 师生获奖

课题研究提升了师生的水平和热情,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有较大收获:有6位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省级获奖;有五位教师的课题相关论文市、区级获奖;有12位教师的课件省级获奖;有一位教师的课件市级获奖;合计有9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由他们指导的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荣誉:省级获奖一人次,市级获奖17人次。

四、改进与完善

(一)发现问题

1. 少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对高效课堂的意义理解不够;个别教师有盲目使用多媒体情况,对教师的基本功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不够重视;有的教师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没有很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等。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学习更多是体现在点上,大面积开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

2. 师生之间运用信息技术交流仍显不足;面对电脑网络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丰富的资源容易使学生忽略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

3.  师生信息素养及信息运用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水平。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广泛而非常深刻的领域,我校的硬件条件和教育管理离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应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4. 耗时费力的课件制作,教学实效甚微。很多教师在开课时或者平时上课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和制作课件,整个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收到的教学效果却微乎其微。要真正达到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寻求多途径、多方式的教学,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完善措施

1.避免多媒体教学中发现的几个误区

(1)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避免“装饰”的误区

(2)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满堂灌”的误区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4)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

(5)正确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2.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进一步进行软件和硬件建设

4.必须因材施教,灵活运用

5.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五、成果统计一览表(略)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160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