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微课设计策略例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4/7 18:32:29 人气:2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微课设计策略例析

盖 鸾 英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 215100)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已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了解。但是在微课的开发制作与应用过程中,常常对微课的制作目的认识错位,对微课的制作技术认识越位,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到位,对微课的选题内容缺乏定位。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资源的开发,因此,我们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好信息可视化呈现方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关键词] 微课;微课设计;小学语文

“微课”是一种直接面向学习者的新型学习资源,“微课”一词虽然借助互联网迅速热遍大江南北,几个月之内成为中小学教师人人皆知的词语,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对如何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还很茫然,对如何将微课这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是一头雾水,微课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微课设计的原则

微课是一种直接面向学习者的新型的学习资源,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传达清楚一个知识点,便于学生在几分钟内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或者学会一项技能,满足学生实用、想学的需求。微课设计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不繁多

一节微课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只传达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聚焦在这个核心知识点上,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精心设计,学会结构化思考,不繁多,不杂乱。

2.不盲目

不唯技术,不盲目追求时尚,从来都是内容决定结构,传达意图决定传达形式,根据传达意图理性选择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表格等传达媒体。

3.不单调

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视听一致,不能过多地使用同一种媒体,当发现某类型的媒体信息过多时,可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媒体信息,从而使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多元感受。

4.不杂乱

少就是多,简单就是丰富,简洁就是美观,提供的信息及其呈现方式要删繁就简,少而精当,而不是多多益善。

5.不直白

要以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提升学习者思维能力作为微课的核心目标之一。一般不宜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要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巧妙设计系列问题层层引导。

二、微课设计中的误区

1.对微课的制作目的认识错位

有不少教师做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参加各类微课大赛的评奖,制作的微课从来没给学生看过、用过,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利用微课促进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从来不做、不用微课。其实各级各类部门举办微课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比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认为微课存在的必要性只有一点: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要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把微课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只停留在竞赛和功利的层面上。

2.对微课的制作技术认识越位

许多教师对制作微课有畏惧心理,一看是新生事物就排斥,不愿意了解和学习。其实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很低,是草根化、平民化的,人人皆可做微课。外录式的用手机加白纸就可以制作,内录式的用录屏软件,软件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微课的技术和成本近乎零,能把教师从技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聚焦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也有一些教师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微课的制作技术上,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高超就越好,而对微课的课程开发、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学习效果不佳。如果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其实,微课的核心是课程,而不是技术。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要避免陷入追时尚、秀技术的误区。

3.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到位

关于微课的特征,相当多的教师仅仅了解到时间短、内容少这些表面的特点,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特征。微课是提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课程资源,“‘面向学习者’才是微课区别于其他以往资源的核心特征”[1]。评价一节微课的质量优劣主要看能否吸引学生观看,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学习后效果如何,是否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微课的其他要素均为此核心特征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支撑。”[1]所以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心中装的应该是学生,考虑的是学生是否有必要使用微课,如何吸引学生学习这节微课,如何增强学习效果等。

4.对微课的选题内容缺乏定位

有的微课选题太大,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教,结果什么都讲不清,什么都教不会。有的微课把一节40 min的传统课压缩在10 min 内讲完,传统课堂上的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了思考、自学和互动交流的时间。有的只是“时间短,但是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2],没有核心知识点,教师自己都不清楚要教什么。还有的“选取的是显性知识制作微课”[2],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参与,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三、微课设计的具体策略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资源的开发,所以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

1.知识密度的颗粒化处理

首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这是微课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了微课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的内容。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一节微课用时很短,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数学、科学、历史、物理等学科,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每一课的知识点清清楚楚,制作微课时比较容易选择、确定知识点,而语文学科比较特殊,现行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例都是文选式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的困惑。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最核心的教学价值,把课文隐含的核心价值凸显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其次,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使其更精简完整、教学目标聚焦单一,也就是进行微型化处理。微课知识点的确定要求准确、聚焦。准确,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只有大而化之的宽泛的目标;聚焦,目标不仅少而精当,内容的呈现、学法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旁逸斜出。

2.学习目标的问题化转换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尽量少直接说教,善于把微课教学内容问题化,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转化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3.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呈现

提出了问题,如何才能知道学生是否思考了?就要以学习任务来驱动,教学策略要任务化和活动化。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设计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教师如何检查。围绕问题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就是对问题的回答。

4.学习内容的可视化传达

微课以视频形式为载体,记录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如何让教学内容可视化,简单、生动、高效地呈现给学生是微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1) 要了解不同媒体的特点、效果及作用。文字是最经常要用到的传达媒体,文字表达的信息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介绍。文字要言简意赅,准确地表达教学信息,建议用超大字呈现关键词,用不同的字体、颜色、位置等的变化强化视觉冲击力,切忌满屏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图片也是微课最经常用到的传达媒体,是决定微课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图片的使用要精心选择,合理、适度使用,并非多多益善,多而杂乱反而影响学习效果。要注意图片的布局安排,画面和谐悦目,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声音分讲解语音、背景音乐与效果音。讲解要求语音清晰,语速适中,有情境感和现场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在他的身边与他对话;激发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和认识的时候适当加上背景音乐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合理运用效果音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特别在重点知识的表达上,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动画直观、生动、形象,学生最喜欢观看,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引人入胜适宜用图片,数据适宜用图表,表示事物的发展阶段适宜用图形加文字,名词解释和其他解释适宜用文字表达。

(2) 要合理规划好信息可视化呈现方式。以上各种媒体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那会让人眼花缭乱,要从学习效果出发,综合考虑使用哪种媒体。既要避免单调,又不宜过度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化。要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操作技能动态化,使学生在恰当的情境和节奏中,集中精力学习呈现的内容,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四、小学语文不同类型微课的设计方法举例

1.指导自学类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薄弱的一环。许多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如读熟课文,找出生字,理解词语,熟知课文大意等。可是学生完成的情况却不乐观,一是因为这样的作业形式单调乏味,学生缺少预习的动力,不想做;二是教师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检查与促进措施,好多学生钻了空子,根本不能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久而久之,预习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微课指导下的课前自主学习与传统的预习有很大不同,自主学习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针对课堂教学的所有目标,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材料全面的自主学习,不再只是为课堂学习做铺垫性工作,是对知识独立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例如,苏教版三下第18课《狼和鹿》一课,微课导学单的作业是这样设计的:(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以及阅读中有疑难的语句。要求:读通顺课文,录音上传;描红课后生字,拍照上传;结合课文内容写几句话表达对“功臣”“祸首”的理解。(2)读熟课文并尝试复述故事,将复述的故事录音上传。(3)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鹿群,让它们免遭狼的毒手?你能拿出你的方案吗?为什么?要求:写一段话。(4)从鹿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并以鹿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或者从狼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并以狼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录音上传。(5)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想提什么问题?微课自主学习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扫清课堂教学中的障碍,而且是让学生独立地对核心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同时也提醒学生用已经习得的技能解决问题。设计的任务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课堂教学既是对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是对独立学习效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

2.突出重点类

突出重点类的微课,首先要选取教学重点确定知识点。重点知识通过丰富的图、文信息,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清晰地传达给学生。提倡把重点知识设计成概念图、表格、框图等易于理清思维的界面,总结归纳也可以用概念图、表格与框图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与记忆。还要设计一定的练习,达到检查巩固的目的。

苏教版三下《赶海》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事,生动地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语言清新活泼,富有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思路清晰,围绕一个“趣”字展开。学习此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得很有趣,更要让学生读懂作者是怎么把“赶海”写得这么有趣的。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重点描写了抓海星图、捉螃蟹图、捏龙虾图,三幅生动的画面给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这种想象必将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无限向往。特别是“捉螃蟹”“捏龙虾”两个特写镜头,读来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刻画得细致入微。除了语言生动形象外,还具有特点鲜明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写,再具体写。段的训练是三年级训练的重点,鲜明的构段方式要让学生了解、尝试运用。课文里用了“嘿”“唉”“哩”“咦”“哦”几个语气词和一个拟声词“哎哟”,语气词非常奇妙,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语气词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但是作者就是借助这些语气词把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让人读来感觉趣味横生,这种写法要让学生了解,并尝试学习运用。根据以上分析,将“学习如何把一段话写得有条理有趣味”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专门制作一节微课突破重点,教学效果非常好。这节微课给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把这段话读成三幅有趣的画面,分别给三幅画面取个名字。想一想,作者怎样把三幅画面写得有趣的呢?第一句话和下面的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由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本自然段先概括写后具体写,很有条理,运用了比喻句、拟人句的修辞手法和“捏”“摸”等准确的动词以及语气词,写得趣味横生。接着,设计了迁移仿写练习,自主检查学习效果:

________这时,河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我看到一个水洼里有几条小鱼,它们正________。我走过去伸手想________几条。小鱼们________,________。我索性用小桶一________,________(语气词),一下子________!

3.突破难点类

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年龄特点,预计学生靠自己的努力难以达成的学习目标。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对于如何突破难点仅限于关注教师“如何教”,远未能落实到学生“如何学”的层面。其实突破难点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此类微课的设计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在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首先教师必须熟悉课标要求、教材的整体安排,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其次要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层层引导的教学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构,用出其不意的创意和策略,引导学生翻越困难的大山。这样,一节微课只啃一个“硬骨头”,对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分项解剖,这样的微课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四下《第一朵杏花》一文,有两处描写了竺可桢与小学生的对话,这两处对话提示语的使用非常有特点:第一处对话使用了恰当的提示语,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生动传神;第二处对话非常简洁,没用提示语,也恰当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境,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提示语用与不用,各得其所。中年级的学生在说话写话时,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常常关注不到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或者即使关注到了也不会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能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不用提示语更能烘托当时的情境。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把“提示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作为核心知识点,制作一节微课,突破教学难点。这节微课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第二到第五自然段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中,运用了不少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先让学生圈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提示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原竺可桢和孩子的动作、神态,联系生活经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恰当运用提示语的作用;而第九到十四自然段的对话却没有一处提示语,引导学生还原当时的情境,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的心情,试着给这段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加过提示语的对话,体会人物兴奋、急切、惊奇的心情。接着引发学生思考:既然人物对话时加上提示语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里的对话为什么没有用一个提示语呢?引导学生明白,这时的对话两个人心情都非常急迫,对话的节奏特别快,不用提示语反而更能表达说话人的心情。之后引导学生总结:有时候加上提示语能够很好地表现当时的情景,而有时候不加提示语,却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加不加提示语,要看具体情况。最后让学生练习:“请你回忆生活中的不同情景,写两段人物的对话。根据情况需要,一段写提示语,一段不写提示语。”

4.巩固答疑类

小学生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总有一部分学生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课后教师很难一一辅导答疑。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其他反馈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巩固类微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并解答疑问。由于微课的内容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由控制学习节奏和学习进度,已经会的可以快进,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听不懂的可以重放,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掌控,与课堂学习相比降低了接受知识时的焦虑。学习内容的可视化,能让学生个性化地学。课后去听微课,可以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偏旁查字法时,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种技能,于是制作了“偏旁查字法”这节微课。设计思路从学生课外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这一情境入手,分步展示了如何确定偏旁、找到偏旁在字典中的页码、再找到检索页、最后找到这个字,并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字意,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晓了偏旁查字法的步骤。

5.课内外融合类

课内外融合指的是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深度融合,可以根据主题进行深度融合,也可以根据读写知识点进行深度融合。语文学习需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我们结合语文教材,根据不同主题,制作了一系列的专题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材中有两篇与大海有关的课文,教师开发了“啊,大海”的专题系列微课,内容包括儿童诗《蓝天和海》《海浪》《花蛤》《海螺的家》《日记本》《海上的风》等,儿歌、童谣《水晶宫里真奇妙》《小螃蟹找朋友》,绘本故事《小黑鱼》《笨拙的螃蟹》,配合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小螃蟹》等,学生朗读童诗童谣,欣赏故事,增进了对大海的了解,丰富了对大海的认知,产生了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又如苏教版三下《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山川风物类的民间传说,这类传说故事有一般性的故事结构,就是先介绍景点,再讲述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最后谈景点命名的缘由。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通过学会讲述这个传说故事,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外,还要了解民间传说的一般结构特点,喜欢这种文学样式,会用这种结构讲故事、编故事。教师从《中国山川故事》这套绘本中,选择《天池》和《崂山》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课前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自主学习,课堂上再展开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做微课,需不需要微课得看知识的难易程度。那些复杂的、非良构的、学习者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往往需要微课导学;而那些简单的、良构的、学习者通过自己学习就懂的知识一般不需要微课导学。

微课导学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树立大课堂观念。在这个信息开放的社会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课堂可以无限开放,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35-37.

[2]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与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48-54.

[责任编辑:黄晓娜]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6)03-0025-05

[中图分类号] G424.1

[作者简介] 盖鸾英(1967-),女,江苏沛县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


    本文网址:http://www.gzxxjs.cn/show.asp?id=156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